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9节(1 / 2)

黄福面露犹豫,朱高煦闻言也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点头道:

“你放心说,我早就做好了准备。”

“恐怕修建不了。”黄福定了心神将结果说出,朱高煦闻言也叹了一口气:

“我早就猜到了,那从兰州通往哈密的这段可以修建吗?”

“这段也……”黄福面露难色,朱高煦抬手制止:

“还有哪几段不行,你一并说了吧。”

“实际上从凤翔向武威这一段整体来说都不行,但从武威修往哈密却可以。”

黄福作揖回答,朱高煦闻言扶额:“这两段都不行的话,西南铁路恐怕很难实现了。”

“臣惭愧……”黄福脸上露出惭愧,朱高煦摇头道:

“这与你们无关,朝廷的水泥强度不够,钢筋技术也达不到,你们即便想要修建也有心无力,这是太学的事情。”

话说到这里,朱高煦也满意道:

“虽说不能联通关中,但能抵达凤翔也不错了。”

“不过这么来看,西北铁路恐怕要变成甘肃铁路了,里程和造价也降低了吧?”

他询问黄福,黄福颔首:“从北京到凤翔是二千四百里,造价一千三百余万贯,工期十年。”

“从凉州府武威到哈密府哈密是一千七百里,造价在八百六十万贯,工期因为人力问题,同样是十年。”

黄福忐忑看着朱高煦,朱高煦闻言却点头道:“还能接受,按照原定计划,算上河套的那段,三段铁路明年同时开工。”

“钱粮你不用担心,工期那么长,朝廷自己会想办法的,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三条铁路修建好。”

“另外,西北的铁路都难度如此,西南更不用提。”

“你派人去西南勘察,看看什么地方可以修铁路,绘图给我看看,两京铁路完工前绘制好就行。”

朱高煦话音落下,黄福也作揖道:“臣领命告退……”

见朱高煦没阻拦,黄福这才作揖离开了武英殿。

瞧着他的背影,朱高煦不免唏嘘:“看样子我有生之年是享受不到坐铁路去西域的日子了。”

唏嘘之余,朱高煦脑中浮现朱瞻壑背影,嘴角不免挂起笑容:

“你小子最好能完成我想做的事情……”

拉帮结派

“卖报卖报,凉州、甘州、肃州招募工人,工钱每日二十文,报名地点在报纸上!”“卖报卖报……”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断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随着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马凑钱上前买了一份报纸,随后根据青年人的指点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们并不识字,买报纸只是为了获得情报,而今情报到了,他们也自然要赶路去了。

他们穿过灰尘极重的街巷,这里的道路都是本土,偶尔能看到钟楼和鼓楼,街道上的人穿着虽然是汉人,但深目高鼻的长相还是很好与汉人相区分。

这里是甘肃治下的凉州府武威县,曾经的这里是千户所,而今的这里却成了一个发展不错的县城。

当然,这里指的发展不错只是相较于曾经,如果比较陇山以东,那还是比不起来的。

数十名四五十岁的百姓聚集一起,他们穿着简单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马司撇了他们两眼,便干脆利落的放行了。

不多时,他们走出城门,顺着报纸上的指点来到了数里外的某一处官道驿站。

在这里已经等待着数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类民族百姓,由于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内的色目人虽说免遭屠戮,但是必须使用汉字,学习汉语说汉语,同时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简化为汉姓。

此外,色目人严禁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佩戴首饰,必须穿汉服,否则斩。

另外,朱元璋还规定了色目女子必须与汉人男子结婚,不许与本族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此外,色目百姓须着猪皮靴,不许乘骑,一旦违反,平民将其打死也不会论罪。

如果敢违抗,轻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咔嚓,这就是所谓的复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语。

在洪武、永乐、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统治下,实际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经不会说本族的语言,他们除了长相外,其余已经和汉人无异。

坐在官道的驿站旁,官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光秃秃、亮闪闪,偶尔看到一株植物,崛强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间,在强烈的光照下没有低头。

似乎是因为到来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驿站之中也走出了几名吏员。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十几名负责护卫的军士。

见他们走出,许多人纷纷起身凑近,而吏员们也走出一人,朗声道:

“工价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愿意跟着队伍前往其它府县修路的,走出武威县后,工价每日三十文,清楚没有?!”

“清楚了!”

众人说着汉话,见他们都清楚,很快吏员们就把他们分成了三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个人各自领取任务。

在吏员的指挥下,他们很快开始在官道不远处的戈壁滩上开始工作。

虽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于工价不同,故此铁路工人的工价也各有不同。

二十文的工价在江南来说算是平常工价,但在甘肃这种地方就是天价。

要知道他们即便当力夫,一天工价也不过十文钱罢了。

来到官营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筛选石子,用马车拉水泥,跟军队拉铁轨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钱,可以说比力夫轻松多了。

一個力夫每日少说得扛数千斤货物,有的时候遇到黑心商贾,每天一万斤也有可能。

两相对比,官营的工场往往给饭吃,给住处,还给工钱。

尽管住处只是帐篷,饭菜就是普通的米饭加点炒青菜,但也胜过他们平日里的伙食了。

依托祁连山能耕种的土地并不多,甘肃近二百万百姓分下来,每人也就两三亩罢了,亩产不过九斗便已经算是极高,正常也不过七八斗罢了。

在这甘肃之地物价昂贵,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点荤腥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听闻朝廷有一种机器能抽水,若是这种机器能轮到他们平头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过许多了。

想到这里,工人们又埋头干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员看着这情况不免点头。

“这武威是甘肃铁路的,若是此地铁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后运输过来的抽水机,那甘肃的百姓也就不用担心吃不起饭了。”

官员如此说着,旁边一名官员则是感叹道:“若是能铁路直通关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无忧。”

“只可惜难度太大了。”官员摇头,不多时便抖动马缰离开了此处工地。

在他们走后,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前来此地参加铁路建设的工人也开始越来越多。

从一开始的几千,到后来的几万,一时间工程进度越来越快。

渐渐地,材料开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将来临,故此只能放了几日假。

消息传回北京时,已经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拿到奏疏,朱高煦并不显得十分高兴,而是紧皱眉头道:“我早前与黄福说,工期来年正月开春再进行,可他们现在便已经开工了,你说说,他们想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