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51节(2 / 2)

,对吴高恨不得食其肉,毁其骨。

朱高煦本以为江南的那群家伙会为吴高说两句话,结果他们闭着嘴巴低着头,好似鹌鹑般。

如此情况,朱高煦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其实以吴高的能力,朱高煦很是希望他能入朝担任在京武官,可他跟错了人,还害死了自己太多兄弟。

只是他的功绩放在那,不管是洪武年间的练兵平叛,还是永乐年间的改土归流,于大明来说,他都有功劳。

类似他这样的人还有李景隆、徐凯、刘真,但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入朝,只能在外戍边。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免叹气。

“唉……”

他一声叹气,群臣纷纷闭上了嘴,而他见状也开口道:

“吴高在永乐间改土归流,累功多年而难以封赏,全因我照顾尔等情绪。”

“昔年清君侧时我便说过,他与朕各为其主,故此并无过错,反而对大明朝有功。”

“若真的有错,有怨念,你们也当将怨念放到把我们逼得靖难的人身上。”

“如今来看,这些话你们是全然忘得一干二净。”

“吴高与尔等乃私怨,如今人走茶凉,何必还要苦苦相逼呢?”

“吴高的功绩配得上这个待遇,尔等若是埋怨,便埋怨朕吧。”

朱高煦话音落下,起身便向奉天殿后走去。

鸿胪寺卿见状,当即唱声:“散朝!”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唱声,朱高煦听着却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此举或许会伤了一些人的心,但现在的他得顾全大局。

如果吴高这样的功绩都得不到追谥,那其余的洪武遗臣武官会怎么想呢。

走出奉天殿,朱高煦看了一眼阴沉的天空,轻叹了一口气……

把控舆论

“呜呜——”似乎是朱高煦在庙堂的呵斥起了作用,接下来的几日里,弹劾吴高的人数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来到洪熙四年岁末,两京铁路最终修抵应天府江浦站。

两京铁路的通车毫无疑问代表着南北沟通的进一步加深,这是除京杭大运河外,第二条能沟通南北的快速通道。

不过相较于京杭大运河的水运,铁路的速度比其快了三倍不止,所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更多。

尽管当前的火车票价并非一般百姓能负担得起,但对于商贾们来说,南北商品快速流通带来的利润更为丰厚。

例如布匹,原来从江南与北平做一次生意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跑一趟运河能赚取三百贯。

现在改运河为铁路后,江南与北平做一次生意,来回只需要十天时间,能赚取二百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