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體

第753节(1 / 2)

朱高煦一开口就要修建三条铁路,闻言的郭资只能颔首:“话虽如此,可三年后朝廷需要连本带利还二千一百二十万贯,五年后还一千一百二十五万,十年后还六百五十万,合计三千八百九十五万贯。”

“算下来,光利息就三百九十五万贯,这着实……”

郭资只觉得嘴里苦涩,朱高煦却轻笑道:“你啊……”

“商人们会用钱做生意,难不成你就不会了吗?”

“我且问你,现在西北铁路修抵何处了?”

朱高煦询问郭资,郭资闻言不假思索道:“眼下已经修抵怀安县,并一分为二,一路向河套,一路向太原修建而去。”

“北段预计年末修抵河套定襄县(呼和浩特),南端预计年末修抵朔州。”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闻言便继续道:“你手里掌握着天下衙门,难道不会让他们拟铁路沿途的物资及物价表给你,然后南北买卖吗?”

“你手中银行与国债合计近八千万贯,算上国库就是一亿贯。”

“这笔钱用来买卖物资,惠利铁路沿边百姓,难不成还赚不回一点利息钱?”

郭资擅长管理钱粮,但用朝廷的钱粮做买卖这种事情他还真的没想过,如今经过朱高煦点拨,他这才恍然大悟。

“朝廷要做的生意,最好是稳定且量大的生意。”

“如今修建铁路,铁路沿边百姓都十分富裕,而北方缺粮,南方缺牛羊,这便是你可以做的生意。”

“除此之外,南边的糖和北边的皮毛也是生意,更不用说煤炭了。”

“铁路的运力你比我清楚,现在的商人虽然都在做生意,但火车的车次实际上很不合理,一个时辰顶多能发一班车。”

“如果用来货运,一个时辰能发几十班车,那户部为什么不能赚钱?”

朱高煦与郭资说着这些可以赚钱的门路,并不觉得有什么过错。

所谓与民争利在朱高煦看来就是迂腐之见,如果与民争利的钱都用到了百姓身上,朱高煦就不相信百姓会觉得朝廷赚钱有错。

开疆拓土固然重要,但民生为本也必不能少。

朱高煦衡量自己的功绩,除了疆域开拓,还有要看的就是百姓的生活。

洪武年间煤炭每百斤一百三十文,而江南能提供工作的岗位并不多,每天如果都想吃上热饭,一户人家每年起码要用一千三百斤煤炭,也就是一贯钱。

一贯钱,这是江南一亩半土地的产出,所以许多江南百姓都不一定能吃上热饭。

可现如今,随着火车修抵大同境内,煤炭也开始一车车向南运输。

原本一百斤煤的成本是出矿三十文,大头都在运输上。

以前运一百吨煤炭走船或马车南下,一百里成本十二贯。

现在朝廷的铁路货运成本实际上是满载每百里三贯,也就是说,满载二百吨煤炭的情况下,把煤炭从山西运抵江南,算上搬运的人工也不超过一百三十贯,而以每百斤七十文的价格贩卖后,朝廷能每趟车赚十贯。

这看似不多,可如果朝廷每天从大同发一百趟运煤的火车,并且沿途贩卖给各个城池,那成本还能再往下降,获利也更多。

即便每趟都前往江南,一年也能赚三十多万贯,如果贩卖往北平、河南、山东沿边铁路各县,那利润甚至可以翻好几倍。

这还是往南方卖东西的商业手段,如果从江南买酒、糖、布匹等商货北上,经手贩卖后,那还能再赚一笔。

对于江南的煤炭市场,朱高煦从不怀疑。

四千多万人口每日所需的煤炭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现在江南成材的树木少之又少,树林更不用多说,哪怕多山地的福建都是如此,更别提江南了。

哪怕只有一千万人需要煤炭,那每天也是三千万斤的购买量。

户部完全可以把煤炭运抵火车站,然后把煤炭卖给商贾,由他们转手运送到各地,贩卖给百姓。

如此一来,即便有中间商贾经手,江南百姓却依旧能得到实惠。

“臣明白了,多谢陛下指点。”

郭资作揖表示赞叹,朱高煦则是颔首道:

“你是户部尚书,要做到的就是钱能生钱,如此一来,银行的储蓄和国债才能长久下去。”

“银行里的储蓄,我准许你动用三分之一,国库留存一千万贯便足够。”

“剩下的钱,你大可以拿去做生意,能赚多少是多少。”

“只有让钱流通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这点你看过我的书,应该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我便不过多干涉了。”

朱高煦吩咐过后,郭资也起身作揖,在他的准许下离开了武英殿,忙碌赚钱的事情去了。

在他走后不久,亦失哈也拿着一份奏疏走入了殿内。

瞧他出现,朱高煦侧目道:“大早上便消失不见,你若是没个正当理由,那我恐怕得好好问问了。”

“有点理由,主要是昆仑洲的事情。”

亦失哈轻笑着双手将奏疏呈上,朱高煦也接过奏疏一目十行的看完。

在看到孟冉名字的时候,朱高煦略皱眉头,因为他记得孟章说过,他的这个小儿子不成气候,总是想着其它门道,故此孟章对他的事情常常头疼。

“孟懋现在是千户官对吧?”朱高煦提起孟章的长子,亦失哈点头道:

“孟懋确实是千户官,此前跟随王戎前往燕然城,队伍井然有序,还被王戎上疏夸赞过。”

“长子从军,次子从政,难怪孟章会头疼。”朱高煦摇头将奏疏放下。

亦失哈以为他不喜欢这种子嗣培养方式,故此道:“要不要提醒一下?”

“不必,我只是略有感叹罢了。”朱高煦提起朱笔,低头处理奏疏。

不多时,他又补充一句道:

“对了,让西厂的人加大对昆仑洲的监视力度,锦衣卫也监察好购买国债最多的那些人。”

话音落下,他便不再言语,亦失哈见状作揖应下,转身吩咐去了。

远征克什米尔

五月,似乎是为了给朱高煦一些烦恼,初九广东广州等府发生飓风暴雨,潮水泛滥成灾,溺死五百余人,漂没房舍一千六百余间,损坏仓粮五万余石。灾讯传至京师,朱高煦遣派西厂都指挥同知胡季巡查,并令广东布政司及湖广布政司赈灾发粮,以十五岁为成人,成人每月三斗,孩童每月二斗。

七月初,胡季上奏广东灾情属实,朱高煦下旨蠲免广州百姓赋税,从交趾所驻大明银行取国库钱三十万贯购米七十万余石运往广州、惠州、潮州等府赈灾。

广州城经过清理,银行储蓄经过清点而无缺少。

朱高煦复下旨意,着胡纶自广州等府所驻银行取钱二十万贯,敕令广州布政司拆除受灾屋舍,官府出资重修屋舍,所募工人,皆以灾民为主,每日工钱勘定四十文,以工代赈。

与此同时,朱高煦手书发往广东报社,手书刊登《广东月报》。

【朕闻广东遇飓风龙挂之袭,百姓惶恐流离,心情难安,今手书月报,安抚民心,给予承诺……】

朱高煦这篇手书洋洋洒洒数百字,表达的意思也十分清楚。

“我知道广东的百姓们遭遇了龙挂袭击,许多百姓害怕流离失所,心情很难安定,所以我现在手书月报来安抚百姓,并给你们做出承诺。”

“我已经让广东的官员开始拆除被飓风损害的危房,朝廷会出钱粮帮你们修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