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两。
这三百年平均下来,欧洲平均每年从美洲获得二十多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余万两白银。
当下的大明从美洲获取的黄金白银数量约有这数据的六成,日本的白银出口则是很稳定在二百万两左右,此外还有南洋的黄金和铜锭。
每年平均价值近八百万两的黄金白银和铜锭流入如果放在其它国家,那绝对是一场金融风波,但对于大明这样体量的国家,那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仅去年而言,大明新生人口便达到了三百八十余万,平均下来每个新生儿也不过两贯多。
以现在的金银开采速度,加上海外黄金不流通市场的情况,即便白银和铜锭数量翻一倍也不会出现问题。
真正的难题在于货币的流通,而这些货币的流通极大依赖朝廷的建设工程。
只有通过这些建设工程,才能把货币流通到百姓手中,让钱动起来。
即便这些钱会被各种手段聚集在那不足1的人手中,朱高煦却也能通过抄家来重新分配。
这一手段玩好,大明还能再昌盛三百年。
这般想着,朱高煦仔细聆听了接下来其它五部衙门的汇报。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所有的事情说完,大明朝的情况也就出现在了朱高煦的脑海中。
这是一个人口占据全球五分之二,宗藩疆域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庞大帝国。
执政这样的一个帝国,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现在有了铁路,大明在本土陆地上的统治已经不成问题,剩下的问题是在海上。
面对海外的疆域,仅仅只有轮船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搭配上能够快速传递消息的科技才能维持庞大的宗藩疆域。
如果宗藩体制坍塌,那日后想要再重建可就困难太多了。
电报,这个四百多年后的产物成为了朱高煦心心念念的东西,但对于如何将其实现,朱高煦本人却是一头雾水。
只是他知道,不管耗费多少年心力和时间,大明朝都必须在上升期将它弄出来。
想到这里,他的心思渐渐飘走,故此起身向金台下走去。
鸿胪寺卿见状,当即唱声:“散朝!”
“陛下千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倒拜服一片,虽然这样的场景能满足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但唯独满足不了朱高煦。
他所要的,必须是跨越了时代的结果,不管是科举还是疆域……
长治久安
“呜呜呜——”正旦过后,随着北京东站刺耳的汽笛声响起,穿着简陋的一家子正在锦衣卫的监督下朝着站内走去。
两名少年人停下脚步,向着西边已经看不见的北京城眺望。
一身布衣的男子见状驻足,转身走到自家两个儿子身边,伸出手拍了拍他们二人肩膀。
“父亲,我们这次走了,还能再回来吗?”
一名少年人询问自家父亲,而他的父亲便是刚刚被释放,如今正被遣返乡里的前殿阁大学士王回。
面对两名儿子期盼的目光,王回看了一眼北京城:“会回来的,到时候再回来,我们便不会那么被动了。”
“王大人,火车进站了。”
两名锦衣卫作揖提醒,王回闻言也只能带着妻子在他们的监督下走上了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