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91节(2 / 2)

他将自己的担心写在奏疏上,并向北京发往。

朱瞻壑处理到于谦的这本奏疏时,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他认真看了于谦的这本奏疏,对于于谦所担心的事情,他在看完奏疏后也感到了不妙,所以召来了户部尚书王回。

“臣王回,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赐座,看看这份奏疏吧!”

朱瞻壑对王回赐座,并将于谦的奏疏发给了王回。

王回毕恭毕敬从王焘手中接过奏疏,几番翻阅便清楚了太子所担心的事情,故此他作揖道:

“殿下,于经历此疏确实需要注意,但也不需要。”

“何解?”朱瞻壑询问王回,王回闻言道:“贩卖耕地一事需要在官府备案,据户部此前半年的记录,地方贩卖耕田的次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数量不过千万亩,次数也不过五十余万次。”

“耕地挂在户籍上,五十余万次便代表五十余万人交易耕地。”

“如今朝廷治下工人近四百万,其中仅一成半交易耕地,所以对大部分百姓而言,耕地依旧为他们所看重,亦是他们之退路。”

“此外,关于这件事情,早在新政开始之前,陛下便早早让臣关注,只要交易次数不超过二百万户,朝廷都可以应对。”

“二百万户?”朱瞻壑皱眉,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要知道大明朝如今也不过才二千二百余万户罢了。

“没错,二百万户……”

王回作揖回应,同时给朱瞻壑解释道:“陛下曾经说过两个词,两个词分别叫做工业化和城镇化。”

“工业化是指大明的财政收入中的工业收入,而这个工业包含了方方面面。”

“其中,工业化率便是指工业增加数量占大明朝经济的比重。”

“至于城镇化,便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而城镇化率,即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工业化所带来的改变就是让农村人口从农村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持续向城镇聚集,这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一个工厂能带来几百个上千个工作岗位,而一个工作岗位如果能养得起一户人家,那也就能让一座城池容纳数百户上千户家庭生存。”

“许多农村的百姓并非不想进城,只是城中人口太多,想要找个养活自己的工作都很困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