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92节(2 / 2)

可以离去了,好在陆愈并未离去,而是有事启奏。

“殿下,高观累功为四川嘉定州知州了。”

“嗯,知道了……”

面对陆愈的禀告,朱瞻壑并没有表现很着急,而是淡然点头便接受了这一现实。

见状,陆愈只能感叹太子的成长,而后便起身作揖,缓缓退出了武英殿的偏殿。

与此同时,他们二人的对话也被人传到了乾清宫朱高煦的耳中。

不仅如此,于谦的奏疏也被备份一份送到了朱高煦手上。

朱高煦看了看内容,轻笑颔首:“他倒还真是成长了不少,只可惜这性格还是不适合做京官。”

“不过这改了之后的性格,担任边塞官员倒也十分不错。”

对于土木堡之变,朱高煦不管是前世还是此时,都只是觉得算是政治动荡和军事动荡,但要说动摇国体,那却并不至于,毕竟当时明军的精锐都在南方。

事实上正统年间能打的将领牺牲在土木堡中的并不多,除了张辅和朱勇外,其余人几乎都没有上过战场的经验。

譬如王骥、陈懋、方瑛、董兴、梁珤等人基本都在南方,而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爆发前,朱祁钰和于谦并没有将这些人调往北边。

战事结束后,这群人也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因为正统旧将身份遭受政治打压和冷藏。

当然有些人在两三年后经过朱祁钰的考察,认为不会有威胁,还会被重新调回北方战线。

比如蕫兴、方瑛,还能再回京营,或出镇辽东。

也有如梁珤这样的,要等待明英宗复辟才能重返对蒙前线。

比较大牌的比如王骥,则被留在了南京。

陈懋,直接给了个闲职让他管翰林讲座,冷藏到死。

平江伯陈豫,派去山东看人种田。

所以,明朝很多核心军事力量骨干并没有损失在土木堡,更多是因为尴尬的英宗旧臣身份而遭到冷藏打压。

不过朱祁钰手段还是相对温和,并没有对这些人下死手,甚至还继续用了几个,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他们外派到云贵,两广,或者冷藏起来。

像是毛忠这种全家流放福建的,已经算是很重的一个了。

但也是从毛忠和石亨两人来看,于谦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让人把毛忠移送法司,这点也能看出他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不过对于石亨为他表功而遭到他破口大骂,这则是让朱高煦略微不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