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6节(1 / 2)

但同时也确定了责任制度,比如一个部门的主官确定签署了某份文书,那么这个人就要对这份文书负责,一旦出了纰漏,轻则记过,重则罢职,甚至若是违法乱纪,有下狱杀头的风险。

“果然要改制了。”

夏竦眯起眼睛,这些天消息众多,让人分不出真假。

目前来看,改制已经确定了。

因为邸报上说,将重新成立新的刑部,由新的刑部制定其它各个部门的章程,大概在十一月底,各部门改制就要正式开始,预计到年底完成。

所以除了枢密院以外,整个官场制度都要进行大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的部门尚书似乎也只仅次于政制院诸位宰相。

“不对……”

夏竦忽然注意到一点,他是刑部尚书,虽然刑部只是个空壳,但也是刑部尚书。

怎么刑部最先进行改制,他却一点消息也没有得到?

想到这里,他连忙放下公文正准备离开。

便在此时,一个内侍带着几名侍卫走进了夏竦的度支部衙署,径直来到了后院他的办公室内,说道:“夏副使可在?”

“在。”

夏竦走过去,皱起眉头道:“何事?”

内侍说道:“陛下有旨。”

夏竦连忙拱手。

内侍拿着诏书说道:“因刑部改制,政制院商议以原资政殿学士、三司盐铁副使李迪为刑部尚书,特改夏副使为保和殿大学士,钦此!”

夏竦双手一抖,冷静片刻,才说道:“臣接旨。”

他没有询问为什么是李迪而不是他,因为问了也白问,这是政制院的命令,或许说这是赵骏的命令。

等内侍走后,夏竦脸色比较严峻。

虽然上次自己隐藏得很好,刘元瑜一个人的口供对他起不了任何威胁,但显然也已经让赵骏很不满意。

这让夏竦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嘴贱,非得随口给刘元瑜提一下。

主要也是没想到官家会这么信任赵骏。

要知道当今官家素来多疑,又对党争极为忌惮,因而一旦有人手握大权,往往都会被罢黜、贬官。

即便是吕夷简、李迪、王曾这等宰相,也都几次进出朝堂,几乎不曾长期掌握实权。

因此当初赵骏忽然上位,震惊朝堂,朝堂无数人都不希望出现一个权力如此大的政制院,且还掌握着皇城司这样的执法部门,所以才反对者如浪潮。

而夏竦自持资历,却只是三司副使,不管是计相、枢相哪怕参知政事都与他无关,自然心中不满,才想着看能不能上点眼药,下点绊子。

原以为刘元瑜会给政制院制造点麻烦,让官家看看政制院的能力不行,罢黜了把他提上去,哪料到政制院的权势如此恐怖。

堂堂一个三司副使,加上整个司都被罢黜,太可怕了。

现在这个赵骏却不仅大权在握,而且还得到了官家以及诸多宰相的大力支持,在朝堂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

而自己虽然未暴露,可刘元瑜已经供出了他,显然赵骏不管信不信,都会忌惮他的存在。

看来自己这段时间还是应该内敛一些,不可再轻动才行。

夏竦沉吟着。

与此同时,其余各部门也态度不一。

三司使程琳自然是恼火,自己堂堂一个三司使,位高权重,眨眼间连计相都不是了,要变成什么财政部尚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部地位比以前的三司使、枢密使略微低一点,跟副使差不多。

忽然遭遇“贬官”,程琳心里自然不爽,所以打算翌日朝会反对。

其余各衙门官员则不一样,有些是抱怨朝廷这次是没事找事做,好好的非要改制。

有些则是欣喜不已,觉得机会来了。

还有些则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以前也是混,以后也是混。

却不知道这里面很多官员未来都会后悔。

死刑的意义

如果说新一期的邸报给官场带来轩然大波的话,那么市井民间却又是另外一副光景。

百姓们很少在意官场上的事情,他们只在意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

跟官府邸报同一期出来的,还有最新一期的报纸。

这期报纸首版头条就是赵骏作为政制院的代表,写了一份关于“朝廷严厉打击犯罪,扫黑除恶”的文章。

除此之外,还有吕夷简、王曾、范仲淹等人投稿,都是对汴梁恶劣治安环境的谴责。

外城西大街,一个一瘸一拐的中年儒生走进了一家酒肆,他叫洪文,是个穷书生,以在街边给人写字谋生,偶尔也当当教书先生。

他进到了酒肆,排出几个铜板,说道:“掌柜,来一壶酒,一碟蚕豆。”

“洪先生。”

掌柜的同情他的遭遇,每次都多送了一点酒,一点蚕豆。他将东西放在柜台上,随后笑着说道:“先生最近可还好?”

洪文苦笑着摇摇头道:“腿瘸了后别人也不要我当教书先生了,只能在街头写字维生。也幸好如今汴梁已经无人在收规费,不然怕是连活都活不下去。”

“先生也别苦恼,凡事都要看开一些,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

掌柜的想了想,从柜台下面又掏出一份报纸道:“这是今天早上送来的报纸,这里面说皇城司现在正在招文吏,待遇优厚,先生可以去试一试。”

“哦?”

洪文在街头写字,饥一顿饱一顿,没有稳定收入,得知这事,便接过报纸道:“皇城司会要我这样一个瘸腿的人吗?”

掌柜的笑道:“咱们这位知院素来心善,皇城司新招了不少人,基本上都是无忧洞鬼樊楼以及诸多黑社的受害者,你的事情说过去,人家肯定要你。”

“唔。”

洪文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就站在柜台边上,一边喝酒,吃蚕豆,一边看着报纸。

现在报纸除了各酒楼、茶肆会订阅几份放在里面招揽生意以外,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在街上买到,但他却买不起。

他家境贫困,去年摆摊的时候因为交不起规费,被鬼樊楼在西大街黑社分舵的人给打瘸了腿,他连治腿的钱都没有,更别说上街买报纸,所以消息很滞后。

此刻报纸上的消息还是最近闹腾得很厉害的扫黑除恶,而且知院下令,要严惩这些黑恶势力,从重处罚,大部分人都要砍头,以儆效尤。

接着下面就是长长的名单,这是第一批要送上法场的。

其中一个人的名字映入了洪文的眼帘。

刘逵喜!

洪文深吸了一口气,将报纸放回了柜台上,一口气把酒喝光,走路都飘了几分,等掌柜回过头的时候,已经看到他离开酒肆了。

“卖报,卖报!新出的早报,特大消息,又有一批犯人要处决了。”

街上报童走街串巷,卖力地吆喝着。

要是以前,像他们这种街上跑的孩子最不安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人拐走,然后消失在汴梁人海之中。

但如今的汴梁,就算是街边打架斗殴,都随时可能有一票开封府衙役上来把人抓走。

所以此时的东京城,成为了大宋自开国以来,治安最好的时候。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反而更多了,有老人、有小孩、有女子,特别是孩童,即便没有大人带,也敢在家门口附近玩了。

早市正热闹,报童的到来又给市井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