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般没怎么受到欺压,毕竟一个县那么多人,县里的官员、地主、衙役不可能人人都欺负过。
哪怕他们知道官员是贪的,地主是坏的,衙役是黑的,他们也不敢在不知底细的外人面前畅所欲言。
只有那些真正受到过欺压的人才会跟人抱怨。
就像在应天府,遇到过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地主。
此人姓于,跟另外一位姓李的地主发生了冲突,恰好于地主的老婆抱着儿子在,李地主拿着哨棒要打他们,于地主的老婆本想吓唬一下他,举起孩子喊,你有种就打?
结果那李地主还真就一棒子下去,把孩子给打死了。
这下那于地主哪里罢休?
立即报官。
可这位李地主跟宋城县里的肖主簿关系好,私下打点了一番,那主簿竟然伪造了两家私下和解的契约,向上级汇报说两家已经和解,蒙混过关。
当时县里的县令一类官员都是流官,往往担任没多久就会被调走,主要事务办理人是县里的胥吏,然后除了特别大的县设县丞以外,一般县都是由主簿以及县尉来协助县令办案。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簿基本上已经在县里属于二号人物,普通百姓连县令的面都见不到,案子就这样被判决为和解了。
于地主散尽家财,四处求告。可由于没多久当时的县令被调走,加上原本县级司法系统就混乱,受贿、渎职、索贿层出不穷,连负责审案的官吏以及文书都不见了,直接造成了这桩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要不是赵骏从已经因为此事而家道中落的于地主嘴里知道,然后写了劄子,要求政制院立即下达政令,让京东西路提刑司立刻马上彻查,此案怕是永远都无法昭雪。
所以作为一个陌生人,想从地方百姓嘴里问出点什么东西来,其实也不容易。
两个人随意聊了些家常,赵骏见问不出什么东西,没多久就准备告辞。
便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传来撕心裂肺地叫声:“周家人,你们不得好死!你们不得好死!”
那是个女声尖叫,充满了仓惶和愤怒,宛如被关在笼中。
伴随着这叫声,外面还传来别的声音“怎么让她把布条吐出来了”“快塞回去,塞回去”“别让她乱喊。”
赵骏连忙说道:“出去看看。”
众人立即出了院子,就看到从村子里走来一队人马。
他们抬着一个猪笼,笼子里关着一个女人,此刻那些人正把猪笼放在地上,然后手忙脚乱地把那女人原本吐出来的布条给塞回去。
很快那女人又被堵住了嘴,那些人抬着她继续前进,向着赵骏他们这处院子的小河边方向而来。
“造孽啊!”
老农夫也跟在他们身后出来了。
赵骏忙问道:“老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周家人干的糊涂事啊……”
老农夫叹了一句,又有点讳莫如深,只是说道:“阿霞是个可怜的女人,嫁给周家真是作孽了。”
“那看来里面有冤啊。”
赵骏皱眉道:“大郎,去把人拦下来。”
老农夫忙道:“员外,切不可鲁莽,这里面涉及的是王家。”
“王家?”
赵骏笑道:“管他什么王家还是皇家,我这个人向来喜欢多管闲事,这事我管定了。”
说着一挥手。
江大郎等人便应声冲了出去,拦在了道间,不允许对方过去。
配女儿骨
江大郎几人冲到道上,将把抬着女人的队伍给拦了下来。
他们一个个腰间挂着朴刀,凶神恶煞,让那些抬猪笼的人惊疑不已,一个个站在原地不敢贸然行动。
双方僵持了几秒钟,一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走出来说道:“你们是什么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赵骏越众而出,皱起眉头道:“光天化日,你们要把人浸猪笼?”
汉子冷笑道:“此人不守妇道,自有宗法处置。你一个外乡人别多管闲事,小心牢狱之灾。”
“呜呜呜呜呜!”
听到这汉子的话,猪笼里的女子不断发出呜咽声音,拼命摇头,眼泪止不住地流。
赵骏见此情形也懒得废话,挥手道:“救人。”
“蹭蹭蹭!”
十多名精锐禁卫军拔出腰刀,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
江大郎把刀指向那汉子道:“蹲下!”
对方人数也不少,有那么七八个,两个人抬猪笼,其余人跟着,皆是精壮汉子。
但面对禁卫军,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在那闪烁着寒光的刀刃逼迫下,一个个纷纷蹲在地上,猪笼也被放了下来。
赵骏走过去,此刻黄三郎将猪笼打开,拔掉女人嘴里塞的破布,女人能发出声音,第一时间嚎啕道:“谢官人救命,谢官人救命!”
“怎么回事?”
赵骏问道。
“是不得好死的周家把我卖给了王家配女儿骨!”
那个叫阿霞的女子哭喊着。
赵骏先是一愣。
随后一股强烈的怒意直冲天灵盖!
这配女儿骨在后世有另外一个说法——配冥婚!
自商周时期,就有这种为亡子配冥婚的习俗,曹操就曾经给曹冲聘甄氏亡女,操办了一场阴冥婚事。
不过在汉晋隋唐时期,这种习俗还不算特别兴盛,到了宋代开始,渐渐成为主流,宋代文集《昨梦录》中,就多有对阴婚方面的记载。
只要家中有钱,又逢子嗣早夭亡者,往往都会寻找合适的早亡女子,迁徙坟墓尸骨,举行冥婚仪式,将人合葬在一起。
为此宋朝甚至衍生出了大量盗掘坟墓挖尸骨者,使得真宗时期,还出台过法律,对盗掘尸骨者从严重处。
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违法乱纪的盗墓者,只要民间还有冥婚的需求,就有很多甘于冒着法律风险的人源源不断地跑入坟地,开馆掘尸。
可尸体有限,或者年龄、生辰八字不合怎么办呢?
那自然有别的办法。
显然用活人来配,也是其中一个办法之一。
赵骏便询问这个女子具体情况。
原来这女子叫方彩霞,十九岁,淮南西路寿州人,因寿州大前年旱灾,她在前年被迫与家人一起北上去应天府讨生活。
路过酂县时,恰逢这里有户富农周家长子到了婚嫁年龄,那人见到当时十六岁的彩霞,觉得她长得不错,于是就告知了父母,让父母派媒人去说。
方家本来是逃难过来,路过酂县因天色太晚被迫暂留一天,然后顺着运河北上,走陆路前往应天府。
此时忽然有人过来跟他们说,愿意出彩礼聘彩霞为正妻。
这种情况下,是个人都会答应。
毕竟对于方家来说,日子已经过得很艰难,多一口人就是多一个拖油瓶,把女儿嫁出去换了彩礼,也能有去应天府的盘缠。
于是方彩霞的父亲想也没想就答应。
双方一开始都挺好,生辰八字也算过,丰天之作、秉地之合,良缘随缔、鸿案相庄。
正常发展,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可没想到半个月后,成亲的当晚,这周家长子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宴席结束,本来也该入洞房的时候,他硬要去送几个自小玩到大的朋友。
那几个朋友也喝得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