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5节(1 / 2)

杨告肃然道:“为人臣子,自当奉公守节,纵使前方刀山火海,亦是无怨无悔。”

“很好。”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曾经跟胡宿搭档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胡宿如今执掌审官院,他为人一丝不苟,向来严厉,在任时他却曾经上书言称你才能,说明你的品德和能力都得到了他的认可。”

“这都是分内之事罢了。”

杨告说道:“在其事谋其政,下官也只是尽到了做官员的本分。”

“好啊。”

赵骏感慨道:“但是很多官员,却连这最基本的本分都做不到。”

杨告没有说话。

过了片刻,赵骏却忽然笑起来:“胡宿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既然夸赞了你,也说了你的缺点,他上报政制院,你什么都好,唯独一点,说你喜事权贵以要进。”

“额……”

杨告顿时就尴尬了。

喜事权贵以要进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喜欢攀附权贵,对上级阿谀奉承,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但这真就是他的本意吗?

自然不是。

没有人会天生喜欢对上司阿谀奉承,特别是面对那些老头的时候。

可杨告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他是同学究出身,所以就必须要比那些考上进士科的人努力十倍百倍,才能换来更进一步的可能。

有人或许不清楚同学究出身的人地位有多低。

怎么说呢?

如果说同进士出身是大专的话,那这个同学究出身,连中专都不如,估计也就小学初中文凭这种。

因为宋代分进士科、九经科、五经科、开元礼科、三礼科、三史科、三传科、学究科、明经科、明法科等十多种科目。

里面含金量最高的自然是进士科,其余科目则差不多,专攻方向不同。共同点在于,进士科高,未来成长高。其余科目低,仕途有限。

因此受学历有限,做到他这个转运使、发运使基本上就是极限。

有宋一朝三省六部、三司、枢密院、政事堂高官,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连同进士出身都极少,更别说杨告都不是学究出身,而是同学究出身,卑微中的卑微。

所以他虽然为官清廉,且能力极为出众,可在官场上学历、资历、能力缺一不可,光有能力和资历,没有学历照样很难上到高位。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杨告学历这么低,却也能当上四品发运使,不也正说明他的能力所在吗?

因而见到杨告面色尴尬,赵骏笑道:“出身低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我并不觉得你做错了,只要能力出众,不贪污腐败,治理好一方百姓,在我看来,那就是最好的官员。”

“谢知院夸赞!”

杨告拱手一礼。

赵骏说道:“先坐下吧。”

“是。”

杨告又一礼,随后坐到了旁边椅子上。

赵骏继续说道:“官员的出身至少在我这里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能力,如果你做得好的话,我绝对不吝啬提拔。我大抵也能猜到你今天晚上会过来找我,说说吧,你觉得有什么办法?”

杨告听到赵骏的承诺不由得大喜,心中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道路,随后忙道:“下官以为,杨日严既然是黄惟的继任者,就不可能对这些事情不知道。赈灾款被贪墨这件事,不难查。只要找地方百姓,有没有米粮发下来,他们还不知道吗?”

“嗯。”

赵骏赞许地点点头:“你说得是。”

得到赵骏鼓励,杨告继续说道:“所以下官觉得,今天杨日严和周陵得知了知院在查这件事,很有可能立即联系黄惟与孙沔,让他们销毁罪证,到那个时候再想抓住他们的把柄就不容易了。”

正所谓捉贼要拿赃,查贪污也要讲证据,不可能仅凭林洙的一张嘴,就断定黄惟跟孙沔他们在里面上下其手大搞贪污。

毕竟像郭承祐那样,直接在与他勾结的地主家找到书信这样的罪证,然后就有理由直接搜查他的府邸,从而找到更多罪证的官员还是极少数。

郭承祐是自恃有皇帝当后台撑腰,可以无法无天。别的官员做事会谨慎许多,没那么容易抓到他们的把柄。

包括赵骏今天暂时停了杨日严和周陵的职务,也并不是说他们在里面捞钱了,而是指责他们明明淮南路不少县赈灾粮款都没有落到实处,他们来淮南路两年却毫无所知,以他们失职的罪名先停职。

在后世,一名官员遭遇突如其来的天灾,即便亲临现场指挥,没有完全处理好灾区问题,都有可能极大影响仕途,甚至有降职被处分的危险。

而在宋朝,渎职和失职这两个罪名都比较勉强,赵骏几乎是强行用权力把他们的职务停掉。

可见要想真正打掉贪腐,还是要以实际证据为主。

所以听到杨告迅速找到了关键性问题所在,赵骏更加满意他的能力,说道:“那该如何防止他们销毁罪证呢?”

杨告说道:“他们上下其手,层层盘剥,必定是牵扯到大量相关之人。比如那前任霍丘县令熊涛,以及现任死掉的这位霍丘王县令。据林洙所言,淮南路有不少官员与他们勾结,若是能抓到一些,兴许能抓住他们的罪证。”

“很好,看来你已经有了思路。”

赵骏笑道:“那这件事情,我就交由你去办。我令你带掌淮南路,若是能够把这桩贪腐大案查个水落石出,我亲自为你向官家请功,将来升去中央,担任一部侍郎、尚书乃至于相公也不是不能!”

“多谢知院,下官愿为知院和陛下,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杨告欣喜若狂,站起身来再行大礼。

对于他这个出身的人来说,做到一地转运使和发运使,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现在却遇到一个赏识他的高官,许诺若是做得好,将来未尝不能被提携到中央去,这个场景简直是像做梦一样不真实。

“去吧。”

赵骏叮嘱道:“千万要谨慎行事,务必不能让他们销毁罪证,必要时刻若是要调兵遣将,可以上报于我,我会签署调兵令符,最多允你领一营厢军。”

一营按照宋制来说是五百人,但除了赵骏自己带的那两营满额甚至超额以外,其余禁军、厢军根本不满员,吃空饷非常严重。

所以地方上一营厢军人数最多也就三四百,对付地方县令以及没有兵权的州府衙门和转运使衙门绰绰有余。

“是。”

杨告便躬身退了出去。

等他走后,赵骏没有立即叫林洙进来,而是继续晾着他。

要知道这可是事关淮南几十万灾民的重大事情,这次事件饿死灾民数万,不就是有人在里面干坏事吗?

林洙或许没有参与其中,可他知情不报还是有问题,态度非常不端正,没有撤他职就不错了,自然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好脸色。

一直过了小半个时辰,在外面堂屋等着的林洙心急如焚,他是亲眼见到比他后来的杨告进去之后,没多久就喜形于色地出来,显然是被知院老爷夸奖了一番。

现在杨日严和周陵被停职,他还不知道会受到什么处分,所以在家中思前想后,连忙过来找知院想来交投名状,哪知道知院根本没有搭理他。

这让林洙慌了神。

只是他屡次询问侍卫,侍卫都说知院在忙,他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好在赵骏还是愿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