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
礼部尚书那边又长又臭的祭祀文说完之后,将祭文点燃放在那巨鼎当中。
赵祯随即上前点燃香火给祖宗插上。
接着他又诵读祭文。
整个祭祀过程其实非常无聊,就是诵读祭文,然后点燃烧给老祖宗,告诉老祖宗自己过得多好,跟清明上香环节差不多。
只是诵读祭文的时间非常长,大家在太庙折腾了快半个时辰,总算是结束了仪式。
之后等祭祀完天地,就已经是中午时分。
上午活动结束之后,大家还不能走,要在长庆宫举行盛大宴会。
这次跟上次宴请诸多使者就不同,这是迎小年宴会,比上次隆重盛大得太多,光宴席桌子就摆了数百桌。
接着歌舞表演,音乐不停,从长庆宫外面的小广场,到连绵宫殿群,到处都是歌舞,到处都是乐队,到处都是吃喝的官员。
醉生梦死,犹如极乐盛宴。
宴会一直到下午未时末才算是结束,到也仅仅只是结束而已,今天一天的活动重头戏,却是在晚上。
文武百官以及使节团、宗室子弟和记者们才回家没多久,又重新洗个澡,换了身衣服,熏上香喷喷的香囊,到傍晚酉时初,再次进宫。
此刻的宣德门外广场附近真正的开始热闹起来,全城的路灯打开,灯笼高高挂起,人流如潮水一般涌动。
至傍晚酉时末的时候,整个宣德门外已经是一片海洋,人们欢呼着,高唱着。
“万岁,万岁,万岁!”
“官家赐福,大宋连绵昌盛!”
“国泰民安,永享太平!”
外面的百姓们呼喊着,将双手高高举起挥舞。
宣德门上赵祯看时候到了,就走到了麦克风前,高声说道:“朕是赵祯。”
“官家,是官家在说话!”
“以前新年庆典,最多就是远远地看一眼官家站在城楼上,今天我竟然听到官家的声音了。”
“官家万岁!”
百姓们在这一刻再次激动了起来。
严格来说,大宋庆典是每年都举行一次,时间分别是年底的三十日以及大年初一。
每到这两天大宋皇帝都要站在宣德门或者东华门上举行庆典,与民同乐。
但皇城禁地,距离遥远,百姓最多也就是远远看到无数人影而已,根本分辨不出谁是皇帝,谁是大臣。
然而此时此刻,他们虽然依旧距离遥远,可却能够清晰地听到赵祯的声音,这就已经令人震惊。
赵祯手里拿着稿子,继续说道:“新年将近,朕祝我大宋百姓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高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新的一年,朕希望我大宋人人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朕有一个梦想,愿我大宋万世太平,愿我中华汉人自强不息,愿我国家繁荣昌盛!”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几乎是赵祯每说一句话,下面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赵祯最后大声说道:“现在朕宣布,庆历十三年新年庆典,正式开始!”
“咻咻咻咻咻”
随着有什么东西一飞冲天的声音从皇宫方向传出。
成百上千道烟花直冲天际,在夜空当中绽放,绚烂的烟火在这一刻点燃了整个庆祝活动的高潮。
“咚咚咚咚!”
锣鼓的声音震天响动。
下方城门打开,诸多歌舞伎女走到了外面的广场上,音乐声响起,舞动曼妙的舞蹈。
紧接着外面各种舞龙、舞狮、杂技等活动也纷纷上场,为百姓演出。
一时间。
远处宣德门外御街上,人山人海的欢呼声同样达到了顶峰,百姓们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涌来。
上方城楼上赵祯讲话结束,掌声雷鸣。
唯有赵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走到了赵骏身边,低声说道:“大孙,怎么样,朕讲得还行吧。”
“还行,就是声音有些颤抖。”
赵骏一边鼓掌,一边目不斜视地盯着下方。
外面礼花不停,歌舞升平,全城百姓都在欢庆。
即便是那些贫困的人家,每年开封府也会送上温暖,提供帮助,为他们脱贫致富。
在这个时代,赵骏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
赵祯苦笑道:“这毕竟是朕第一次在数十万人面前讲话,有些紧张。”
“已经很好了,以后要慢慢习惯。”
赵骏笑道。
“大孙。”
赵祯听完了他的话,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远方。
“嗯?”
“朕其实很感动。”
“怎么说?”
赵骏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忽然发现赵祯的眼角居然有泪花。
赵祯用宽大的衣角擦了擦眼睛,边哭边笑着说道:“如果没有你,朕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也的场景吧。”
“是倒是,但也别忘记自己的功劳,换了别的皇帝,就算有我,这辈子也别想见到。”
“哈哈哈哈哈哈。”
祖孙二人对视一眼,会心一笑,脸上已是灿烂的阳光。
赵骏来时,大宋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十余年过去,不仅山河无恙,同时已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如果没有赵祯全心全意的信任,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大宋皇朝。
律法严明,大宋盛世
小年刚过,汴梁的繁华热闹依旧不减。
中间还有几个小插曲。
这次来的六十多个国家,除了使者以外,另有大量随从人员。
小国人少一些,如勃泥国国王与王后还有几个儿子,一些官员、随从、卫士加起来不过百十来号。
大国就多了,浩浩荡荡一两千都有,像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卡伊姆为了感谢大宋帮他复国,带了大量礼物,各类人员足足两千余众。
那么多国家的人员加起来,就意味着在一夜之间,汴梁就有数万外国人涌入,造成了一定的治安混乱。
随行人员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使节团贵族打着他们外地人过来不懂本地规矩的旗号,肆意妄为,出现了各种违法行为。
如当街殴打小贩,在青楼醉酒闹事,与人发生冲突打人不成反被汴梁百姓揍了一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不过这原本都是些小事,朝廷严令照会各国使者,到了大宋,就得遵守大宋的法律和规矩。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按照大宋的律令处置。
各国不敢违背大宋朝廷的勒令,基本上都选择交出闹事者,该怎么判决就怎么判决。
按照大宋律法,打架斗殴以前是要充军的,现在倒是没那么严重。
看受害者伤势,伤势轻的就赔钱了事,伤势一点的不仅要赔钱,还要拘留、打板子,甚至可能会坐牢一两年。
除了打板子之外,如今经过司法部重新修订过的法律基本差不多已经跟后世我国法律很贴近。
每年修改后的结果都是由赵骏亲自审核,他没有背过后世法律,不过在网上看过很多则判刑标准,也看过一些法律讲堂,觉得差不多就采纳。
虽然属于赵骏自己经验式的法律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