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1节(1 / 2)

吉星以清咳掩饰自己嘴角的笑意,对着汉高祖刘邦举一下杯,以示感激。

“吉星。”唐高宗李治忽然点名,“华夏现在的国都是京都吧?”

各位祖宗先辈们也纷纷表示,他们似乎还没见过吉星的上司、华夏领导人、当今国都的模样,只收到了他们送来的一些礼物。

吉星微笑回道:“若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忙碌,我们部长和副部长很乐意亲临这一场宴会。都是华夏人和华夏鬼,欢迎大家随时去京都看一看。”

“善。”

依运河而生的京都,第一条名为永济渠的人工运河是当初隋炀帝扬光打进去开通的。

对于古时的燕地、当今的国都,祖宗先辈们当然会产生好奇心,武则天唐高宗打算把洛阳事情解决就一路去京都看看。

而有的先辈想提前离开洛阳,毕竟这里的混乱在他们看来已经走上秩序。

而京都——存在他们想要的东西和想见的鬼。

如果说中干龙是华夏最粗的龙脉,南干龙是最神秘的龙脉,那么北干龙正是覆盖范围最广的龙脉。

包括有新疆、内蒙、青海、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城市,京都在几千年的岁月中成为核心。

叶璐的乌篷船晃晃悠悠飘到了京杭大运河上,由南上北。

京杭大运河起初是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历经多朝扩修,直到隋朝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繁荣于唐宋,又在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京都。

京杭大运河是华夏境内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自然水系密切相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核心。

这条人工运河把华夏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链接在一起,把北龙脉、中龙脉、南龙脉的龙气汇聚在一起,成华夏不可替代一条生命运河。

中龙脉和南龙脉苏醒已经让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南段出现了不少变化,不少干枯的河道再次恢复曾经的繁荣生息。

“春风吹上洞山巅,满野云烟接碧天;梵宇崔嵬留古迹,窟岩凿壁滴寒泉;数声音乐空中响,几树松楸雪后妍;欲记圣德还刻石,蓬莱何必觅飞仙。”

在逆水行舟的路上,叶璐遇见不少的遗迹,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金、明、清都有,标记了一些重要的新财产,布置一些新任务。

“隋朝把这运河扩修得非常妙。”刘伯温这两日苦读阵书,对龙脉的了解更进一步。

叶璐正在吃从洛阳宴会偷渡出来的古配方甜点,同意道,“是很巧妙,如果隋朝皇室的目的不是斩龙脉的话,真可以说是神来一笔了。”

而把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定在京都的元朝官员郭守敬,融合了天文、历算和水利学知识,也算是另一个神来一笔了。

北龙脉发于昆仑山之中脉,绵延万里至燕山,京都成为北龙脉的汇聚之地不止依靠山脉,还和繁荣千年的人工运河有关。

乌篷船靠近京杭大运河的京都段,叶璐、孟婆、刘伯温陆陆续续下了船。

展霆锋已经领着不多不少的灵异部门特工在此等候,南京西安的混乱至今还没有乱,他们希望距离龙脉复苏近一点。

既然能够一起闯秦始皇陵,地府阎王殿应该不会太排斥阳世人的帮忙。

“阎王主公,孟婆,刘先生。”

刘伯温和孟婆对他们微微颔首,看不清模样的叶璐默认他们跟在身后。

此时的京都已经由相关部门整合过,国民们在新闻上看到了通知,配合等待国家的调配。

“滴…滴滴滴…滴!”

当叶璐他们踏入京都时,刺耳的防空警报盘旋在整个城市。

相关部门:“国宝都暂时搬空了,已准备齐全!”

国民们:“来了!来了!来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司东旭:“一级戒备。”

特工们:“收到!”

展霆锋:“龙脉在阳世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不得不提前做些准备。”

实际上,不止京都,北龙脉在的城镇村庄全都有警报和提醒,灵异部门在与时俱进。

叶璐:“……”

真没有那么快,京都的风水局是最不明确的。

叶璐决定先沿着这座城市的中轴线附近走一走。

从永定门开始,包括正阳门、中华门、 天安门、 端午门、宣武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万景亭等。

长安洛阳南京等古都的中轴线都被破坏,只有京都不同,明、清、现代都不约而同保留元朝划出的重点,把皇家建筑基都定在这条中轴线上。

实际上,不是现代人不敢做,刚建国时他们拆的古建筑非常多。

而是相关部门发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科学解释,出过不少的灵异恐怖事件,有一些事情单凭借官方的解释都压不住的。

比如最近的一次‘京都大工程’是奥运会修鸟巢。

在强拆明朝娘娘庙时,黑色旋风卷着黄沙席卷水立方,将工地围栏的铁皮卷起十几米高,把建好可抗7级风力的临时建筑物几乎全部摧毁,铁架砸10多辆汽车上,又有宿舍和办公楼被刮走,造成43人受伤,其中2人心电图一度成直线。

在京都历史上,目前还没有过类似尘卷风的记录。

相关部门决定保留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朝娘娘庙,并拨款重新修复,为此鸟巢在原规划的基础上被迫向北移了100米。

封建统治者可以不顾百姓人权,可在现代社会不行,一部分古建筑因此而得以保留,地铁线也曾为此而增加经费绕道而行。

刘伯温曾经为了寻找北龙脉到过蒙古、开封、秦皇岛、青海、黑龙江等地,元朝古都自然也在他寻找的范围内。

而且他发现一个神奇现象。

从京都到南京约950公里,南京到长安约950公里,长安到京都越950公里,南、北、中龙脉的中心古都正是一个三角形的风水格局,按照几何学,还是等边三角形。

朱元璋怕这里面有什么牵扯与讲究,忙让刘伯温对这三个古城温和一点,破坏其他龙脉就行。

因此,刘伯温对京都的了解也不多。

朱棣的建都选址在长安、京都、南京三者间徘徊,由于他哥朱标巡视长安死了,长安和南京一样排除了,京都是当时最佳的选择。

明十三陵

以京都为核心的朝代有——燕、辽、金、元、明、清,其中,战国时期的燕国、辽国、金国留下的痕迹非常少,明代的古建筑最多,清朝也不少。

刘伯温非常快速摸清楚京都的结构,快速道:“其一以南海为龙头部份,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其二又以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典型的双龙合体形象。”

灵异部门风水师们:……疯狂记笔记。

清朝建筑参考价值不高。

但很庆幸清朝开国皇帝,能够保留下前朝的建筑,而不是毁掉明朝的痕迹,在保留古建筑的方面,清朝皇帝比其他皇帝更开明一些。

可能也跟他们不全信汉族的风水有关,当时的华夏文明已经失传得差不多了。

“嗯。”叶璐站在紫禁城的位置,环顾四周道,“双龙格局的确有着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