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sp;沈临川对这个小院子挺满意的,离学堂不算远,离集市也近,他就是走到学堂也大概有个四十来分钟,乘骡子的话快一些,沈临川觉得这距离算不得远了。
&esp;&esp;等院子收拾好天都快黑了,周宁去灶房转了一圈,“没有柴,这会儿热茶也没有。”
&esp;&esp;“先凑合一晚,走吃饭去。”
&esp;&esp;“爹说得对,这来了县府果真是动动就要从身上掉铜板,连柴都是要银子买的。”
&esp;&esp;周宁觉得还是他们在乡下好,没柴了去山上捡就成了,春天的时候还能去摘春菜,家里还有菜园子,有时候河里涨水了还能摸上一些鱼虾,秋天更别说了,野栗子山核桃这些也是能捡到的。
&esp;&esp;知道他家夫郎心疼银钱,沈临川笑着拉着人安慰,“家中银钱还有几百两,足够使上一阵了。”
&esp;&esp;“那可不能乱花,那都是留给你读书用的。”
&esp;&esp;“好好好,那我们省着点花。”
&esp;&esp;今年过一阵还会有蚊香和清凉膏的进账,就算是他们三人都不做什么活计也是不缺银钱花的,沈临川心里盘算着这些银钱还不够,如今只是赁了个院子,少不得日后要在哪买上一座院子呢,还得想个生财的法子。
&esp;&esp;见天光不早了,在晚一会儿天就要黑了,三人一道去集市上随意吃了些饭就回来了,碰见遇见拉着柴回家的老汉,沈临川叫住了让给他们卸到了院子里。
&esp;&esp;还有半车的柴呢,一捆五十文,十捆柴就花去了半两银子,周宁小声和沈临川嘀咕,“难怪这县府的人家多喜欢去外面吃呢,就连这柴都是贵的。”
&esp;&esp;周大乐呵呵地说道:“尽管烧,反正爹最近也没啥事,我赶着骡子去城外转转,看能不能弄过来些柴。”
&esp;&esp;“爹,估计这柴不好找,人生地不熟的就怕误砍了人家的树。”
&esp;&esp;“也是,还是咱乡下方便,往山上走走捡些枯枝落叶都够用的。”
&esp;&esp;好在碰见了卖柴的,今儿收拾了一下午了弄得身上都是尘土,晚上烧了些热水擦洗了一番沈临川这才觉得好受些了。
&esp;&esp;躺在床上沈临川伸手把人揽了过来,“总算是收拾好了,等咱安顿好了就给大哥大嫂去封书信,这周围的学堂也得打听一二,看有没好一些的学堂。”
&esp;&esp;周宁眼皮子都打架了,“应该有的,小哥儿的要好好找找,小鱼性子软和,不能被欺负了去。”
&esp;&esp;“睡吧,也总算有个落脚的地儿了。”
&esp;&esp;路上赶了三四日,昨儿又在客栈住了一日,终归不是自己家,如今要在这个院子住上几年了,他家夫郎和爹都在呢,怎么不算是他们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