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每天有友美悉心的照料,有各国医学专家精心的治疗,因此身体康复的非常快。与此同时,上海的一切秩序又恢复了稳定,商业和经济甚至比往日还要繁荣,这主要归功于聂缉椝等一帮上海要员披肝沥干,尽心竭力的做事,再加上黄金荣三人出资的那三千万,大大充实了上海市资金额度。另外,在关续清的授意之下,国内媒体立即刊发了皇上康复的报道和皇上的照片,在照片里,关续清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这些报道已经发出,民心立即得到了稳定。一场风波再次被平息了。
&esp;&esp;这一日风清气朗,关续清再次登上了他的专列花车,在上海市成千上万名百姓的注目之下,离开了上海滩,一路南下,赶奔南浔。
&esp;&esp;当初关续清御笔批下李鸿章的折子一到江苏省政府,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场民间一片哗然。京城里没有桑树,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却不一样,这关系到江南成千上万养蚕人家的生计,关系到两江的赋税收入根本。
&esp;&esp;从省政府传出来的消息,江苏省省长刘坤一在收到朝廷庭寄的当天,就一口气摔了几个茶杯,大骂当年的李鸿章不懂经济,妄言误国,并连夜召集政府等相关官员商议对策。
&esp;&esp;所谓商议,其实根本用不着刘坤一定调子,江南的官员们对李鸿章的折子都是大为愤怒,这不是断大家的财路吗?李鸿章生前呈上的折子直到如今竟得到了批转。官场上面素来讲究一团和气与同声联气,李鸿章这次是着实犯了江南官员们的众怒,以刘坤一为首,江南官员准备联名向朝廷上奏,力谏李鸿章所议不可为亦不能为,如果李鸿章还健在的话,不知对此事做何感想。
&esp;&esp;在庭寄到达江苏省政府的第三日傍晚,正当江南官场一片同仇敌忾,摩拳擦掌准备和死去的李鸿章大干一场时,一个年轻人来到省政府外,递片子求见。
&esp;&esp;刘坤一正在办公室内,逐字逐句的斟酌着秘书为自己拟就的奏折,听到下人禀报,不觉微微一愣。
&esp;&esp;农业部发展司司长杨深秀,莫不是前些日子京城中查处内务府的那位,目前皇上跟前的红人?刘坤一沉吟着,杨深秀不在北京做事,却颠颠的跑到江苏来干什么,其中一定有缘故。他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桌上,对秘书问道:“他有没有说见我所为何事啊?”
&esp;&esp;按理一个小小的司长和江苏省省长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刘坤一根本不用理会,可是前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刚刚病死在任上,之后全国官制改革,刘坤一就任江苏省省长时间不长,正是万般头绪无从着手的时候,又顾虑到杨深秀是皇上身边得用的人,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忽然从京城来到江宁,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esp;&esp;“回禀大人,来人只说是有要事求见大人。”下人垂首说道。
&esp;&esp;刘坤一心里一动,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的走了几步,又把目光投向一旁自己最亲信的机要秘书,心神一凝,转头对下人吩咐道:“让他在外面侯着,我马上过去。”
&esp;&esp;来人正是杨深秀。一个月前,他便按着关续清的吩咐,在部里领了个到江南公干的差事,悄然离京。一路上未作耽搁,竟是直奔江宁而来。在江宁的农业厅虚应了一下差事后,便专意的等着朝廷的庭寄。
&esp;&esp;此刻见刘坤一从门外走了进来,杨深秀一抱拳,说道:“参见省长大人,深秀不请自来,实在有些唐突了,还望刘大人海涵。”
&esp;&esp;刘坤一将手微一虚抬说道:“哪里哪里。呵呵,杨大人请坐下说话吧。”便转身走到屋中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深秀。
&esp;&esp;“杨大人是堂堂的农业部司长,兼着上书房行走,不知道到我这江宁来有何公干啊?”
&esp;&esp;“在下是受农业部指派,前往江宁农业厅公干。”杨深秀拱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