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奉行的是疑罪从有,而赵洵知道合理的模式是疑罪从无。
&esp;&esp;而且赵洵印象中何远山的致死原因是中毒,只是被人伪造了妖物致死的假象。
&esp;&esp;赵洵觉得武夫出手毒杀何御史的可能性很小,武夫都是直来直去的,没有那些弯弯绕。
&esp;&esp;若是买凶杀人事后再伪造倒是很有可能,不过什么样的人能够让王忠益如此信任?他就不怕刺客拿了钱再把他卖了?
&esp;&esp;这里面的疑点实在太多了。
&esp;&esp;但是赵洵并不担心,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线索。
&esp;&esp;综合汇总之后再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就能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esp;&esp;“第二个问题,吴慈死的那晚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esp;&esp;这是赵洵最关心的问题。
&esp;&esp;吴慈是不良人,是贾兴文的好兄弟,不能死的不明不白的。
&esp;&esp;如果证明凶手不是王忠益而是另有其人,那么王忠益身上的罪名基本就可以洗脱了。
&esp;&esp;如果王忠益解释不好,那么他的嫌疑就会陡增,因为这证明不良人案牍库中之前有关王忠益的卷宗存在造假的可能。
&esp;&esp;“吴慈…他是不良人吧。”
&esp;&esp;王忠益的这个回答让赵洵吃了一惊。
&esp;&esp;“你知道他是不良人?”
&esp;&esp;王忠益点了点头:“他曾经在朔州给我做了两年的幕僚,后来辞别说是去了长安。”
&esp;&esp;稍顿了顿,王忠益接道:“在朔州的时候本官就觉得此人不一般,因为他不仅谋略了得,还有一身武艺。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心甘情愿的给本官做谋士有些屈才了。不过本官当时也没有多想,因为后来他去了长安。”
&esp;&esp;王忠益苦笑一声道:“谁曾想三年之后,本官在长安再次碰到他时会是在长乐坊,当时他说自己在一个五品郎中府上做事。可他身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煞气,这是不良人特有的。”
&esp;&esp;赵洵瞬间怔住。
&esp;&esp;王忠益能够感受到不良人身上的煞气,所以…他是修行者?
&esp;&esp;…
&esp;&esp;…
&esp;&esp;第37章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esp;&esp;王忠益竟然是个修行者,这是赵洵没有想到的。
&esp;&esp;堂堂大周帝国朔州节度使,修行武道,这应该也会出乎衮衮诸公意料吧。
&esp;&esp;不过赵洵并不在乎这些,他更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esp;&esp;“本官知道他是不良人后,他似乎也有所察觉,刻意的与本官拉开距离。”
&esp;&esp;王忠益顿了顿,面上带着苦笑:“本官甚至知道他暗中在打探本官的消息,不过本官也没有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