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总不能是秦武王吧?”
&esp;&esp;“小子,别卖关子了,快说是谁。”
&esp;&esp;陈景恪这才揭晓答案:“是商鞅。”
&esp;&esp;众人都很惊讶,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商鞅。
&esp;&esp;朱元璋问道:“商鞅当政的时候,宣太后还没嫁到秦国吧?”
&esp;&esp;“你不会是想说,他留下了什么后手吧?”
&esp;&esp;陈景恪很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想,不站在历史角度分析,还真无法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
&esp;&esp;“这就要从太后的出身和制度,两个方面来解释了……”
&esp;&esp;“咱们先说说太后的出身问题……”
&esp;&esp;“太后想要掌权,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esp;&esp;“其实说白了,就是娘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esp;&esp;“没有外戚执掌要害部门,执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领都没用。”
&esp;&esp;“宣太后也是靠着‘四贵’,才成功掌控国家大权。”
&esp;&esp;“就连武则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这个原因。”
&esp;&esp;“但先秦时期列国频繁联姻,一国之主的后宫,大多都是他国贵女。”
&esp;&esp;“能当上王后、太后的,基本都是他国公主、贵女。”
&esp;&esp;“所以,外戚也是他国的贵族乃至王族。”
&esp;&esp;“这些人,在本国有权有势,很少有愿意到外国去任职的。”
&esp;&esp;“就算他们想去,也会受到那个国家的贵族的集体攻击。”
&esp;&esp;众人不禁点头,这个角度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
&esp;&esp;不过朱元璋却提出了质疑:“那宣太后为何可以任命自己的兄长和弟弟。”
&esp;&esp;陈景恪说道:“这个问题问题的好,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先秦制度和商鞅了。”
&esp;&esp;“商鞅变法之前,各国阶级固化,职位多为世袭。”
&esp;&esp;“大司马的儿孙才有资格当大司马,大司空的子孙才有机会当司空。”
&esp;&esp;“平民的子孙当平民,奴隶的子孙永远都是奴隶。”
&esp;&esp;“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坑还是世袭的。”
&esp;&esp;“孔子周游列国,为何最后依然要回到鲁国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