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2节(2 / 2)

所思的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征兵制,每年从预备役中强制征募一部分人参军。”

&esp;&esp;“只不过参军后不再给军士授田,而是支付军饷,诸位以为如何?”

&esp;&esp;众人眼前一亮,蓝玉说道:“此法甚妙啊,如此就不用担心无人当兵的情况了。”

&esp;&esp;冯胜提出了进一步的补充意见:“我以为征兵和募兵结合更好。”

&esp;&esp;“肯定是自愿当兵的人战斗力更强,强制征召过来的,很可能会心存怨念。”

&esp;&esp;“所以我们当以募兵为主,如果能募到足够的数量,那最好不过。”

&esp;&esp;“如果募兵人数不够,再从预备役里强征一部分。”

&esp;&esp;“而且强征的兵可以单独建军,去做一些守城之类任务。”

&esp;&esp;“如此,就可以始终保证,大明有足够的军队,又不影响战斗力。”

&esp;&esp;朱元璋忍住赞道:“好,好一个征募结合,宗异你给咱出了个好主意啊。”

&esp;&esp;(这里应该用字的,表示亲近之意,但冯胜的字没有查到。)

&esp;&esp;(他有个别名叫冯宗异,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别名,大家不用较真。)

&esp;&esp;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征募结合的方法,确实非常合适。

&esp;&esp;“景恪,你觉得如何?”

&esp;&esp;陈景恪也赞道:“宋国公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征募结合确实是良策。”

&esp;&esp;“兵源不足的时候,就征募结合,甚至直接转为征兵制。”

&esp;&esp;“等将来大明人口多了,兵源充足了,就顺势转为募兵制。”

&esp;&esp;“朝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转换征兵方式。”

&esp;&esp;“这就免去了调整军制所带来的麻烦……此可为百年国策矣。”

&esp;&esp;冯胜见他也支持,且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心中的担忧尽去。

&esp;&esp;众人也纷纷出言,基本都是支持这个建议的。

&esp;&esp;众人计长,不一会儿就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esp;&esp;陈景恪看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众人,心中不禁想到,这些人果然是有想法的。

&esp;&esp;还是那句话,在这个位置坐了那么久,怎么可能会没有一点想法。

&esp;&esp;以前只是出于某些顾虑不敢说罢了。

&esp;&esp;今天有人挑大梁,他们才放下顾虑畅所欲言。

&esp;&esp;朱元璋也是喜上眉梢,当即拍板:“好,以后征兵就用征募结合。”

&esp;&esp;“具体如何实施,天德、宗异、惟学你们带领五军都督府的人,尽快拿出详细章程来。”

&esp;&esp;几人连忙领命。

&esp;&esp;有了良好的开头,众人也放下了心中顾虑,开始积极建言。

&esp;&esp;轮换制都不用陈景恪开口,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esp;&esp;轮换分为两种,一种是边军和禁军轮换,还有一种是一定期限内回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