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8节(1 / 2)

&esp;&esp;“能进入内阁的肯定都是大才,可他们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esp;&esp;“所以,内阁成员不应该只有文官,而是从各行各业挑选人才进来。”

&esp;&esp;“比如,文官出一人,军方出一人,司法官出一人,计官出一人……”

&esp;&esp;“如此,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有专业人才以备咨询。”

&esp;&esp;“我觉得,这样定然能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

&esp;&esp;朱元璋虽然不知道他的深意,却完全赞同他的这个提议:

&esp;&esp;“好好好,这个提议好。”

&esp;&esp;“咱以前就觉得,内阁用起来总感觉有点不顺手,只是一直找不到原因。”

&esp;&esp;“经你这一说咱才明白问题在哪。”

&esp;&esp;“内阁学士全都是读书人出身,处理民生事务他们很擅长。”

&esp;&esp;“处理军事、司法等问题,他们总是出纰漏,可不就是不顺手吗”

&esp;&esp;陈景恪略微提点道:“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防止一家坐大。”

&esp;&esp;“屁股决定脑袋,在党争面前是没有对错之分的。”

&esp;&esp;“内阁掌握议政权,如果全有文官担任,那么他们制定的政策必然倾向于文官。”

&esp;&esp;“到时军方、司法、计官等都会受到打压,这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esp;&esp;“如果各方都出一个人,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esp;&esp;朱元璋秒懂其中的道理,说道:“说的好,不可使一家独大。”

&esp;&esp;“标儿这一点也要写进规矩里,内阁成员要选择不同的官吏担任,不可全用一种家之人。”

&esp;&esp;朱标自然也明白事情的轻重,说道:“是,过几日我就从各部挑选一人进入内阁。”

&esp;&esp;眼见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陈景恪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esp;&esp;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esp;&esp;大明以后会如何,内阁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

&esp;&esp;但他敢肯定,必然比前世文官一家独大要强,这就足够了。

&esp;&esp;朱元璋又问道:“还有什么建议,一并说了吧。”

&esp;&esp;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内学士拥有票拟之权,就无法时时待在陛下身边以供咨询了。”

&esp;&esp;“所以,有必要新设一个类似的职务。”

&esp;&esp;“可以在内阁增加一个观政的职务,比如叫内阁行走什么的。”

&esp;&esp;“陛下有比较器重的官员,一时间又不知道该如何任命,可以放在内阁当行走。”

&esp;&esp;“如此既可以供陛下咨询疑难,也可以让他们就近观摩内阁学士处理政务增长经验。”

&esp;&esp;“将来有合适机会,可以直接外放为官。”

&esp;&esp;朱元璋微微颔首道:“这个提议也不错,不过并不重要,你知道咱想听什么。”

&esp;&esp;陈景恪摊摊手道:“那我就真的没有什么建议了,内阁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极限了。”

&esp;&esp;朱元璋见此也没有在追问,正如他所说,内阁到这一步确实已经足够完善了。

&esp;&esp;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实践。

&esp;&esp;之后几人又一起讨论了一下细节方面的问题。

&esp;&esp;比如内阁成员具体选那些人,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陷入党争耽误政事等等。

&esp;&esp;这种重要的机构制度问题,他们也只能自己讨论,不能交给别人。

&esp;&esp;这一讨论就到了半夜,连饭都是端进来凑合着吃的。

&esp;&esp;孙福几次过来提醒他们休息,被朱元璋给训斥走了。

&esp;&esp;最后还是将马皇后请过来,他们几个大老爷们才意犹未尽的去休息。

&esp;&esp;-----------------

&esp;&esp;皇帝、太子召见军方代表,整整开了一天的会,自然是瞒不住人的。

&esp;&esp;大家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

&esp;&esp;莫非是又要打仗?

&esp;&esp;可是太子不是才下令收缩兵力吗?

&esp;&esp;这么做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不太可能。

&esp;&esp;有人脑洞大开,莫非是……退功臣?

&esp;&esp;本来只是随便说说,可越来越多的人却觉得,这就是真相。

&esp;&esp;大明已经基本扫清四夷,北元也被重创。

&esp;&esp;现在皇帝明显有意让位给太子。

&esp;&esp;一朝天子一朝臣,功勋集团就成了太子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esp;&esp;皇帝在这个时候退功臣,给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政治环境,完全是有可能的。

&esp;&esp;想到这里,人心都沸腾了。

&esp;&esp;尤其是文官集团,简直是欣喜若狂。

&esp;&esp;勋贵集团退了,那就该轮到他们上位了啊。

&esp;&esp;然后,朱标就给了他们迎头痛击。

&esp;&esp;内阁改组。

&esp;&esp;内阁学士不再全部由文官担任,而是改成,军方出一人,司法选一人,计官选一人,监察出一人,税务一人,行政官员出二人。

&esp;&esp;并且永为定例。

&esp;&esp;第276章 朱标的五条措施

&esp;&esp;新内阁成员的构成一经公布,顿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esp;&esp;军方、算学圈子等等非儒家群体,自然是非常开心,毕竟他们得到了好处。

&esp;&esp;但更多的还是幸灾乐祸,因为儒家倒霉了。

&esp;&esp;而文官集团则是义愤填膺。

&esp;&esp;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司法、计官、监察等等,都是文官的一部分。

&esp;&esp;新内阁七名成员,只有一个是军方的代表,其他六个都是文官出身。

&esp;&esp;文官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为何他们还要这么不满呢?

&esp;&esp;此事说来话长。

&esp;&esp;文官最早指的是从事行政事务的官员,与从事军事的武将相对应。

&esp;&esp;儒家传人可以当文官,法家也可以,道家、墨家、佛家都可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