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据说两派在朝堂上都打起来了,陛下一口气抓了好几十个当官的,全都打入诏狱了。”
&esp;&esp;“武将们为了证明自己对新政的支持,都在分家卖地。”
&esp;&esp;“不只是徐家,隔壁乡的汤家、冯家……好几十家都在分家卖地。”
&esp;&esp;丙激动的一拍桌子,说道:“说的通了,说的通了。武将都是和陛下一起打天下的,自然支持陛下。”
&esp;&esp;然后嫌弃的道:“文官……哼,读书人最没良心。”
&esp;&esp;说完他才想到旁边的叶流云,尴尬的道:
&esp;&esp;“郎君莫要误会,我说的是他们,没说你。”
&esp;&esp;叶流云哭笑不得,只能假装没有听到。
&esp;&esp;但心里却再次翻腾起来。
&esp;&esp;文官反对他不意外,可勋贵为何会如此支持新政?
&esp;&esp;而且还不是口头支持,新政才颁布几天,估计朝廷还没有拿出具体的章程。
&esp;&esp;他们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esp;&esp;还不是一两家,而是几十家。
&esp;&esp;这还是凤阳一地,别的地方呢?
&esp;&esp;朝堂到底发生了什么?
&esp;&esp;这一刻,他恨不得飞到洛阳,亲自去了解情况。
&esp;&esp;第312章 朱元璋的智慧
&esp;&esp;叶云流跟随百姓来到城东,这里已经挤的人山人海。
&esp;&esp;毕竟国公府出售自家土地,这可是大新闻,谁不想来看热闹。
&esp;&esp;叶云流没有往里面挤,他只是亲眼来看一看此事的真假。
&esp;&esp;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是真的就离开了。
&esp;&esp;之后他又去了好几个地方,确认勋贵抛售土地的情况。
&esp;&esp;事情是真的,可真正的疑问却并没有解决。
&esp;&esp;勋贵为什么会支持这个政策?
&esp;&esp;别说什么与国同休,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之类的话。
&esp;&esp;道理大家都懂,但关系切身利益的时候,谁能那么理智?
&esp;&esp;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反抗才符合人性。
&esp;&esp;皇帝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说服这些勋贵的?
&esp;&esp;为了寻找答案,也为了了解新政走向,他在凤阳停了下来。
&esp;&esp;然后利用家族关系,去了解详细情况。
&esp;&esp;部分勋贵确实在处理自家土地,有的是分家,将土地挂在子女名下,有的分给了族人。
&esp;&esp;还有的出售给别家。
&esp;&esp;实在卖不出去,则低价卖给朝廷。
&esp;&esp;毕竟大明民间并不富裕,一次性抛售那么多土地,确实很难卖掉。
&esp;&esp;更何况,有购买能力的一般都是地主,自家的地都超额了,又怎么会去买别家的地。
&esp;&esp;也就是说,能买得起的不敢买,想买的买不起。
&esp;&esp;最后大多数土地,还是落入了朝廷手里。
&esp;&esp;不过叶云流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异常,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和军方将领,都支持新政。
&esp;&esp;真正支持并积极配合的,只有公侯级别的高级勋贵。
&esp;&esp;更准确的说,是加了‘开国’字号的公侯。
&esp;&esp;剩下的勋贵和将领,相当一部分表现的不情不愿。
&esp;&esp;看到这些信息,叶云流反而觉得正常了。
&esp;&esp;这才符合人性。
&esp;&esp;开国公侯支持,大概率是和皇帝达成了协议。
&esp;&esp;下面的勋贵和将领,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esp;&esp;只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太小,上面的公侯支持,他们也只能跟着去做。
&esp;&esp;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帝到底是怎么说服开国公侯的。
&esp;&esp;然后……他就没有继续往下打听了。
&esp;&esp;这个问题连自己都能看得出来,朝中那群老狐狸岂能看不出来。
&esp;&esp;可也没见谁去打听。
&esp;&esp;知道有这回事儿就行了,打听的太多只会惹祸。
&esp;&esp;接着,他写了一封长信给家里,劝家族主动配合新政,否则必遭劫难。
&esp;&esp;如果曾祖父还活着,他不会担心。
&esp;&esp;但现在一切都不好说了。
&esp;&esp;之后,他将注意力放在了阶梯性收税本身。
&esp;&esp;即便有勋贵支持,事情也没有那么容易。
&esp;&esp;他想看看,朝廷要如何来推行这个政策。
&esp;&esp;然后他就看到了。
&esp;&esp;事情很简单,杀。
&esp;&esp;朱元璋亲自出面掌控大局,先是利用户部尚书邱广安,将十几个官员下诏狱。
&esp;&esp;并按照邱广安的弹劾奏疏,将户部侍郎在内的二十余名官吏,贬谪到云南、辽东为官。
&esp;&esp;还不等这些人去上任,锦衣卫再次出手,将其中半数擒拿入诏狱。
&esp;&esp;罪名有的是对皇帝心怀怨愤,有的是贪腐。
&esp;&esp;大家都知道真实原因是什么,一时间朝野风声鹤唳。
&esp;&esp;尤其是文官群体,生怕自己突然就被抓了。
&esp;&esp;看到这里,叶云流同样不觉得意外。
&esp;&esp;洪武皇帝的行事风格世人皆知,很多政策满朝文武集体反对,他都敢强行实施。
&esp;&esp;现在还得到了勋贵的支持,手段肯定会很强硬。
&esp;&esp;这一次要死很多人了。
&esp;&esp;而且他丝毫不同情被抓的官吏,正如他看不起家乡的名士大儒一样。
&esp;&esp;即便那些人很大一部分是他曾祖父的学生,照样看不起。
&esp;&esp;这些人要是出于公心反对新政被迫害,他肯定会义愤填膺,并积极营救。
&esp;&esp;甚至如果这些人是普通的地主,想维护自己的土地,他都觉得情有可原。
&esp;&esp;然而不是,这些人是官员,完全是为了一己之私阻挠新政。
&esp;&esp;虽然很符合人性,但你站在那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