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79节(1 / 2)

&esp;&esp;这种事情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开国君主靠勋贵稳定国祚,而勋贵把持朝政。

&esp;&esp;等二代三代君主继位,就开始大规模打击功臣势力。

&esp;&esp;汉、隋、唐、宋莫不是如此。

&esp;&esp;至于朱标和勋贵集团绑定很深……

&esp;&esp;并不是所有勋贵,都加入了太子党。

&esp;&esp;真正和朱标绑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esp;&esp;更何况,就算绑定了又能如何?

&esp;&esp;皇帝首先保证的是皇权稳固,其次才是其他。

&esp;&esp;汉明帝的马皇后也出自勋贵之家,可他依然不遗余力的打击勋贵势力。

&esp;&esp;谁能保证朱标不会成为第二个汉明帝?

&esp;&esp;这时,老朱禅位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esp;&esp;他挨个召见勋贵重臣,当面向他们道明了此事。

&esp;&esp;“太子的性情如何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只要你们如侍奉我这般侍奉他,定然不会让你们没了好下场。”

&esp;&esp;“况且,咱只是退位了又不是死了,你们怕什么?”

&esp;&esp;“咱不敢说一定能让你们继续位列公卿,但绝不会让老弟兄们没了好下场。”

&esp;&esp;“都别给咱矫情,谁tn的再哭哭啼啼的,咱马上就让你们回家种田去。”

&esp;&esp;这话说的不怎么好听,但很真诚,一众勋贵重臣稍微放心了一些。

&esp;&esp;然后马皇后也出面了:“标儿以后就拜托你们了……”

&esp;&esp;“你们都是他的叔伯,他若做的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多担待一些。”

&esp;&esp;“以后在朝中受了委屈,就来找我。”

&esp;&esp;“我这个当娘的话,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

&esp;&esp;这一番话说的勋贵们心里一暖,担忧尽去。

&esp;&esp;她的保证,群臣是愿意相信的。

&esp;&esp;勋贵不求一时之长短,只要能保证家族地位就可以了。

&esp;&esp;太子嫌我们不好用,我们就暂时退一步,

&esp;&esp;怕的是连退的机会都不给。

&esp;&esp;现在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个一起保证,他们实在没理由不相信。

&esp;&esp;稳住了勋贵,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esp;&esp;不过即便事情已成定局,有些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

&esp;&esp;比如三辞三让。

&esp;&esp;老朱是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的,很是不乐意的道:

&esp;&esp;“咱禅位给咱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还需要做这些样子?”

&esp;&esp;还是马皇后将他给劝住了:“别的事情都可以由着你,但此事关标儿的法统,你必须将流程走完。”

&esp;&esp;老朱不敢不听媳妇的话,怏怏不乐的将程序走了一遍。

&esp;&esp;于是,朱元璋写了第一份禅位诏书。

&esp;&esp;太子朱标坚辞不受,我德行不够,还需要您教导。

&esp;&esp;隔了两天,老朱再次下旨传位给太子。

&esp;&esp;朱标再次拒绝。

&esp;&esp;父在,我岂能窃据高位?

&esp;&esp;又过了几天,朱元璋第三次下旨。

&esp;&esp;朱标这才哭泣着接受。

&esp;&esp;至此事情算是成了定局,群臣就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

&esp;&esp;钦天监那边也给出了黄道吉日,定在了十二月份。

&esp;&esp;老朱一听就不乐意了:“为啥还要多拖两个月?这个月就没黄道吉日了不成?”

&esp;&esp;众人没想到他这么心急,只能劝谏,禅位登基乃大事,需要时间来准备。

&esp;&esp;放在本月来不及。

&esp;&esp;商量到最后,日期选定在十月初八。

&esp;&esp;然后就是晓谕八方,皇帝将在十月初八禅位于太子,令各地衙门监管好地方,勿使生乱。

&esp;&esp;朱雄英也写了许多封信,给南方各蛮夷部落首领。

&esp;&esp;我爹要当皇帝了,你们都老实点,别给我找事儿,也别听其他人挑唆。

&esp;&esp;至于之前的各种政策,都不会变动,你们心放肚子里。

&esp;&esp;并且还邀请各部首领前来观礼。

&esp;&esp;陈景恪反倒是闲了下来,事情都已经敲定,剩下的就是各种礼仪流程。

&esp;&esp;这种事情自有礼部和宗人府的人去办,不需要他去操这个心。

&esp;&esp;时间流逝,随着禅位之期临近,各地派遣来观礼的人相继到达,洛阳城越来越热闹。

&esp;&esp;为了防止有人生事,禁卫军出动在街头站岗执勤。

&esp;&esp;锦衣卫也全部撒了出去,对洛阳城进行全面监控。

&esp;&esp;这天,陈景恪刚从皇宫回到家中,张宇初再次登门拜访。

&esp;&esp;华夏天子登基,自然不需要宗教来加冕。

&esp;&esp;但这么大的事情,佛道两家都要过来参加,否则就是不给皇室面子。

&esp;&esp;后果有一点点严重。

&esp;&esp;换成以前,因为事发突然,想让佛道各派代表一起来,是很麻烦的。

&esp;&esp;但这次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

&esp;&esp;因为他们本来就在洛阳城。

&esp;&esp;上半年拿佛道两教开刀,逼迫他们加入教化中来。

&esp;&esp;经过一番博弈之后,两教不出意外的投降,并拿出了相应的方案。

&esp;&esp;但很多事情不是有方案就行的。

&esp;&esp;两教被驯化的太久,几乎失去了传教能力。

&esp;&esp;不是行动上的缺失,而是教义方面。

&esp;&esp;就好像儒家思想越来越保守一样,佛道两家在思想上也日渐保守。

&esp;&esp;不改变这种保守思想,两教的主动性上始终是缺失的。

&esp;&esp;在传教方面没有主动性的宗教,是没有前途的。

&esp;&esp;尤其是在面对基教和伊教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还手之力。

&esp;&esp;所以陈景恪逼迫他们,必须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e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