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垄断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补贴把人吸引过来。
&esp;&esp;这些人学习中国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亲近中国。
&esp;&esp;等他们学有所成回到自己的国家,就会影响更多人。
&esp;&esp;这对本国人才自然不公平。
&esp;&esp;可没办法,谁让咱们处在弱势一方呢。
&esp;&esp;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永远都要活在别人的声音里。
&esp;&esp;有志者事竟成,上一世经过数十年的蛰伏,终于看到了曙光。
&esp;&esp;这一世不同。
&esp;&esp;现在的大明是强势的一方,而且是绝对强势。
&esp;&esp;从文化到科技,再到经济、军事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强势。
&esp;&esp;自然没必要降低门槛。
&esp;&esp;相反,还要抬高门槛,让国外的人才觉得能进来是一种荣誉。
&esp;&esp;让他们觉得,这个门槛就是龙门,跳过来的才有机会成龙。
&esp;&esp;如此,真正的人才才会踊跃的往这边挤。
&esp;&esp;这些人才留在大明,能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esp;&esp;回到自己的国家,也是第一等的人才,将会出现在各个重要位置上。
&esp;&esp;然后通过他们的一身所学,为华夏的大融合计划贡献力量。
&esp;&esp;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esp;&esp;没错,就是欧美的套路。
&esp;&esp;华夏文化的底蕴更深厚,不是欧美能比拟的,实施起来效果会更好也更加无解。
&esp;&esp;-----------------
&esp;&esp;露了一次面,将朝鲜国的这些人安排妥当之后,陈景恪就闭门研究起了方孝孺送来的那套书籍。
&esp;&esp;连每日一次的课都不上了。
&esp;&esp;朱标知道他的计划,也知道他面临的困境,很爽快的就批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