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2节(2 / 2)

现。”

&esp;&esp;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很容易就能听懂。

&esp;&esp;下面听课的众人豁然开朗,之前读唯物论积累的种种疑惑,都似乎有了答案。

&esp;&esp;对唯物学和大同思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esp;&esp;“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的当政者,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esp;&esp;“或者意识到该怎么办,却不知道要如何去实现。”

&esp;&esp;“就好比都知道要抑制土地兼并,这样百姓才有地种才能有饭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esp;&esp;“可具体要如何抑制兼并?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esp;&esp;“靠每个县的那两三名官吏,怎么可能管得住这些?”

&esp;&esp;“况且最热衷于兼并土地的,恰恰就是这些官吏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

&esp;&esp;“最后百姓无立锥之地,为了生存只能铤而走险。”

&esp;&esp;“朝廷却还是将一切归结于人心坏了。”

&esp;&esp;“然后试图通过治心,来让百姓安分守己。”

&esp;&esp;“这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esp;&esp;“可以说,既可悲又可笑。”

&esp;&esp;众人被说的有些无地自容,因为他们也是同样的想法。

&esp;&esp;陈景恪并没有打击贬低谁的意思,他只是就事论事。

&esp;&esp;只有将这一切说清楚,才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esp;&esp;“做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增加社会上的财富总量。”

&esp;&esp;“更具体的说,为了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衣服、药品、器具等等,来改善百姓的生活。”

&esp;&esp;“通过满足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来达到治心的目的。”

&esp;&esp;一席话说的众人犹如醍醐灌顶。

&esp;&esp;原来如此,治事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基本生存需求,最终反馈到治心上去。

&esp;&esp;这和先贤的所提倡的思想并不冲突。

&esp;&esp;而是对先贤思想的拓展和具体化。

&esp;&esp;难怪他要提出人性需求理论,难怪他构建的终极理想世界,要求物资和精神双满足。

&esp;&esp;没有物资满足,精神满足就不存在。

&esp;&esp;没有精神满足,物资满足也没有任何意义。

&esp;&esp;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esp;&esp;“而且治事比治心要简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