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5节(2 / 2)

&esp;&esp;这么说也不准确,陈景恪的大同思想,将会是朝廷扶持的主流。

&esp;&esp;但一是大同思想出现的太晚,二来但陈景恪并没有搞唯我独尊,而是给各派都留下了生存空间。

&esp;&esp;各派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esp;&esp;变革就是最大的变数,也是他们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esp;&esp;朝廷摆明车马要变革,那他们想上车,就必须支持变革。

&esp;&esp;别看之前这些小学派被理学压的很惨,但不能因此就小瞧他们的影响力。

&esp;&esp;在局部地区,他们的学说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esp;&esp;比如横渠先生张载,他主要在关中活动讲学,所以他的学说在关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理学。

&esp;&esp;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本土’思想,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esp;&esp;只不过,他们的思想一般存在某些缺陷,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

&esp;&esp;理学的优点就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最后获得了普世的机会。

&esp;&esp;但即便是理学最昌盛的年代,那些小学派在‘本土’依然非常活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esp;&esp;这种情况有好处,那就是思想界比较活跃,会诞生无数的学者、文化名人。

&esp;&esp;坏处就是,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esp;&esp;前世大明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esp;&esp;老朱的方法简单粗暴,他下令科举以朱子传注为唯一答案。

&esp;&esp;朱棣进一步整理出了朱子注释版《四书五经大全》,要求科举必须以此为答案。

&esp;&esp;这么做,彻底扼杀了小学派的生存空间,迅速统一了思想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