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话。就算没能如设想的一样,我也欠七郎一个人情。”
&esp;&esp;高力士正色地向李瑄保证。
&esp;&esp;“不敢,家父能至相位,全赖高翁鼎力支持,我怎么在高翁这里谈人情呢!”
&esp;&esp;李瑄连连摇头。
&esp;&esp;“左相是左相,七郎是七郎。更何况左相是国之栋梁,我推荐他,只是做出对大唐有利的事情,做臣子的本分。”
&esp;&esp;高力士觉得一个官吏有才干,就会向李隆基推荐。
&esp;&esp;关于这一点,李瑄没有过多与高力士谈论,他主动岔开话题。
&esp;&esp;有高力士这句承诺就够了,他远在边塞,最怕流言蜚语。
&esp;&esp;高力士,是长安唯二能挡住流言蜚语的人。
&esp;&esp;而后,李瑄和高力士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esp;&esp;那些常用书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艺,必须普及天下。
&esp;&esp;可以鼓励商人建立印刷铺。
&esp;&esp;只要活字印刷整出来,高力士就会上书皇帝,在诸部诸司,建立印刷部门,发展印刷术,完成李隆基“里别各设一学”的召令。
&esp;&esp;李隆基认为人口数量和读书人数量,是盛世的标致。
&esp;&esp;为此,他颁布乡里设学的诏令,将男女婚嫁年龄,改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没有强制要求。
&esp;&esp;李隆基觉得男女早婚配,有助于增加人口。
&esp;&esp;李瑄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受制于医学、卫生条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仅会增加流产、婴儿夭折的风险;更会伤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esp;&esp;如果李瑄能掌握天下的权柄,说一不二,一定会更改这方面的制度。
&esp;&esp;“高翁,您不要太操劳,须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扰您了。”
&esp;&esp;李瑄看高力士一脸疲倦的样子,主动提出告辞。
&esp;&esp;高力士心中温暖,他挽留不成,亲自将李瑄送到门口。
&esp;&esp;这让等在高府门前的士族权贵们,瞠目结舌。
&esp;&esp;平时的三品官,都不能让高力士如此礼遇。
&esp;&esp;离开高力士府,李瑄得知信安王李祎也住在兴宁坊后,遂登门拜访。
&esp;&esp;同住一坊,高力士门庭若市,但曾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勋的信安王,却无人问津。
&esp;&esp;李祎八十多岁了,病在床上不能起来。求见他,对仕途没有任何帮助。
&esp;&esp;李瑄敲响信安王府,门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儿子李瑄来拜访后,立刻通知阿郎。
&esp;&esp;片刻后,李祎最小的儿子李岘出门迎接李瑄。
&esp;&esp;“李七郎到来,有失远迎,还望不要见怪!”
&esp;&esp;李岘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儒雅男子,但说话时,中气十足,自有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