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5章(1 / 2)

&esp;&esp;离京前还护妻护得跟什么似的。

&esp;&esp;去了一趟西疆回来,就来御前告妻了,此事必有蹊跷。

&esp;&esp;元嵩“哦”了一声,心中不喜秦琅出来搅局,面上却颇有兴致地问道:“秦琅告沈若锦什么?”

&esp;&esp;小内侍恭声道:“秦小王爷告沈若锦不守妇道,不事夫君。”

&esp;&esp;大臣们议论纷纷说这个秦小王爷真是荒唐,连夫妻之间这点事都要闹到议政殿来,皇帝日理万机哪有空闲管他这些破事。

&esp;&esp;但他敲响了登闻鼓。

&esp;&esp;这事已然引起全京城甚至全天下人的关注。

&esp;&esp;皇帝甚至不能再让悬镜司私审沈家祖孙,只能把这事放到明面上,不仅要三司同审,他这个皇帝都要做主审,其结果更要公之于众。

&esp;&esp;好一个秦琅,镇北王府的小王爷,沈十的夫君——

&esp;&esp;此人究竟是城府极深?还是荒唐纨绔!

&esp;&esp;都得宣上殿来,亲自见了才知道。

&esp;&esp;皇帝眸色沉了下来,“宣秦琅上殿。”

&esp;&esp;第134章 沈家人都回来了

&esp;&esp;与此同时,城门外。

&esp;&esp;沈十捧着牌位代长兄沈知洲与梅映雪拜了三拜,这一声“嫂嫂”算是坐实了身份。

&esp;&esp;梅家送嫁的一行人着急忙慌地回去报信,喜娘留下唱完礼,也慌慌张张地跑了。

&esp;&esp;只留下沈家祖孙和刚行过礼的梅映雪,还有围观的行人。

&esp;&esp;梅氏女嫁牌位,不嫁高门,让周遭众人唏嘘不已。

&esp;&esp;这沈家大公子究竟有多好,才能让梅映雪这么死心塌地,即便人死了,都要守着他的牌位过一辈子。

&esp;&esp;“我来吧。”梅映雪从沈若锦手里接过了牌位,“我想离他近一点。”

&esp;&esp;“好。”

&esp;&esp;沈若锦将长兄的牌位郑重地交给了梅映雪。

&esp;&esp;本想让嫂嫂先回沈府歇息,跟着他们去御前受审只怕要遭不少罪。

&esp;&esp;可京城沈府早在三年前,就被阿公遣散了,门房仆从一个不留。

&esp;&esp;沈若锦在京城这一年,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回沈家看过,如今府里早就没人看着,庭院杂草纵生,到处都是蛛网灰尘。

&esp;&esp;大门上了锁,钥匙在谁手里都忘了。

&esp;&esp;阿公早就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他根本就没想着能活着回到京城。

&esp;&esp;只是沈若锦横插一脚,硬生生把阿公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esp;&esp;才有今日沈家祖孙回京受审这一遭。

&esp;&esp;“小十。”沈老将军喊了沈若锦一声,压低声音跟她说:“既已抵达京城,受审之事不可拖延。梅家姑娘对知洲一片痴情,拜过牌位也就够了,不可再让她受沈家牵连。”

&esp;&esp;沈若锦看了梅映雪,道理她都懂,但有些话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说出口。

&esp;&esp;梅映雪捧着沈知洲的牌位,一直拿袖子擦落在上头的雨水。

&esp;&esp;雨下的那样大。

&esp;&esp;牌位上的雨水刚擦干净,又有新的落上去。

&esp;&esp;她就一直擦。

&esp;&esp;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esp;&esp;沈若锦斟酌用词,同她说:“嫂嫂,今日我与阿公还要去面圣,眼下尚不知结果如何。嫂嫂还是先找地方避避风头,等我沈家事了,我一定亲自接你进沈家。”

&esp;&esp;梅映雪在出嫁这一日悔了同卢家的婚事,梅太傅重规矩,梅家她暂时是回不去了。

&esp;&esp;只能另外找个地方先避避。

&esp;&esp;“我既已经跟沈知洲拜过天地,生是沈家的人,死是沈家的鬼。”梅映雪异常坚定道:“祖父,小十,我不怕事、也不怕死,知洲没能跟你们一起面圣受审,我自当替他。”

&esp;&esp;她三拜之后,就改口随沈知洲喊沈老将军“祖父”。

&esp;&esp;沈老将军彻底无言以对。

&esp;&esp;“嫂嫂……”

&esp;&esp;沈若锦一时哑然。

&esp;&esp;梅映雪穿嫁衣,带凤冠,手捧牌位,妆容早就被泪水和雨水冲刷干净,露出清水芙蓉般的素面,“我为沈家妇,自然要听听他们是审咱们沈家人的!”

&esp;&esp;沈老将军不再阻止,点头说:“好。”

&esp;&esp;“那就依嫂嫂。”

&esp;&esp;沈若锦其实也不放心梅映雪一个人。

&esp;&esp;梅家不会那么轻易让她悔婚。

&esp;&esp;而且梅映雪存了跟沈知洲殉情的心,若让她一个人待着,手捧着牌位,说不定什么时候想不开就自戕了。

&esp;&esp;她想跟着就让她跟着吧。

&esp;&esp;沈若锦正这样想着,伸手想去把棺材盖合上,城门忽然有一群人朝她急奔而来。

&esp;&esp;领头的是大舅母柳氏,三年前她得知夫死子亡,又被沈老将军代子写了放妻书,就去庵堂代发修行,长伴青灯古佛了。

&esp;&esp;与她并步而来的是三舅母张氏,她得了放妻书之后就回了南州娘家,跟京城隔了千里,再无音讯。

&esp;&esp;跟在后面的是京城沈府的老管家钱伯,年近七十了,老态龙钟,走路都有些不稳当了,此刻却连伞也不打,踉跄着朝城门口奔来。

&esp;&esp;还有从前府里看门的李叔,庄上的庄头,厨房的烧火丫头、留在京城收罗消息的侍剑……

&esp;&esp;“父亲……”

&esp;&esp;“小十。”

&esp;&esp;“老将军……”

&esp;&esp;“十姑娘!”

&esp;&esp;众人穿过雨帘来到沈家祖孙面前。

&esp;&esp;大舅母柳氏和三舅母张氏对沈老将军说:“父亲,我来接儿郎们回家。”

&esp;&esp;“他们都回来了,我这个为人妻、做母亲的不能不在。”

&esp;&esp;“回来也好……回来也好。”

&esp;&esp;沈老将军当年是怕沈家被皇帝厌弃,会连累几个儿媳和家中仆从,所以才把所有人都遣散了。

&esp;&esp;原以为这辈子都无缘再见了。

&esp;&esp;现在看到她们一个个都回来,不免老泪纵横。

&esp;&esp;老将军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