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2章(1 / 1)

&esp;&esp;相比之下, 村里夏收就辛苦多了。

&esp;&esp;今年气候不太好,抢收尤其紧张。

&esp;&esp;村里大伙儿全都是天还没亮就要下地,天黑透才回家,没收完前,晚上每家还要有人在自家田里睡觉,粮食越是歉收就越要这样,生怕有人趁着天黑把自己家麦子给偷了。

&esp;&esp;好不容易收完了,还得晾晒脱粒。

&esp;&esp;这时代又没有脱粒机,什么都是纯人工,他们村一百多户牲口又没多少,没牲口的怕天气不好,也不能干等着借别人的用,都得靠人力。

&esp;&esp;晒谷场都是土,晒完了还得碾,碾完要扬麦子、簸麦子,弄干净才能装起来。

&esp;&esp;这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粮食关乎性命,什么都得给收粮食让道。

&esp;&esp;他们作坊停工了。

&esp;&esp;书院也暂时停课了。

&esp;&esp;男女老少全都跑去收麦子。

&esp;&esp;姜竹牵着酱酱和追风下山干活,连姜树都先把马送回来了。

&esp;&esp;姜大山家有驴,姜四山家有马,姜竹去大伯家帮忙,把两头骡子借给了他们的佃户。

&esp;&esp;忙完夏收,他们家也第一次收到了自己家田产的粮食。

&esp;&esp;一亩五斗,第一批四十多亩,他们收了二百多斗粮食,有差不多两千五百斤,装了三十袋,全是麦子,堆在仓库里,把沈青越都看呆了。

&esp;&esp;姜竹:“等秋天,还能收些稻米。”

&esp;&esp;去年租出去的田,因为季节几乎都种了麦子,能赶上春耕的有十多亩,种的都是稻子。

&esp;&esp;沈青越爱吃米,等到秋天,他们就能吃自家梯田长出来的大米了。

&esp;&esp;这些粮食,够他们俩使劲儿吃,吃一整年也吃不完。

&esp;&esp;本来是该用粮食抵工钱的,不过沈青越刚收到《长腿鸟》的钱,夏收前他们把先前欠的开荒工钱都给结清了。

&esp;&esp;今年开荒速度比去年要慢一点儿,三天能开两亩多一点儿,刨除农忙和冬天,再扣掉山下盖房子、山上盖书院的时间,他们今年大概能开荒出一百多亩,顶多不到一百五十亩,还是不够大家租。

&esp;&esp;姜竹还想留下距离大伯家田比较近的那块儿梯田当成婚贺礼送给家俊,大概有个十多亩,扣完能租的就更少了。

&esp;&esp;到时候万一谁手气特别差,还是抽不到地,一直欠着人家工钱就太可怜了。

&esp;&esp;他们干脆把工钱都给结了。

&esp;&esp;以后也按全价给工钱。

&esp;&esp;因为赶在夏收前结了工钱,村里还有两家拿着工钱去买了驴和牛,正好赶上夏收能用。

&esp;&esp;一下子收来这么多粮食,姜竹却不想卖。

&esp;&esp;头一次有自家的田,自己的粮,他还想多新鲜新鲜。

&esp;&esp;反正不脱壳也不容易放坏,都费劲弄上山了,难不成再背下去吗?

&esp;&esp;慢慢吃吧。

&esp;&esp;今年都不用买粮食了。

&esp;&esp;沈青越忙着画画都没顾上去梯田看夏收,等姜竹也像山下别人一样磨了新麦子给他做面吃,他才想起来问问今年的收成如何。

&esp;&esp;姜竹:“还可以,家俊说他家那亩收了有两石七八,今年普遍收成差些,如果是丰年,说不定能收三石粮食。”

&esp;&esp;沈青越回想着关于田产的概念,“能收三石就算良田了吧?”

&esp;&esp;姜竹点头:“嗯。不过咱们家田草太多了,得经常除草才行。”

&esp;&esp;土层不薄,地也肥,就是草多。

&esp;&esp;得辛勤除草,经常管理,才能追上良田的产量。

&esp;&esp;但不管怎么说,大半年的辛勤迎来了回报。

&esp;&esp;哪怕今年收成比去年普遍少了将近一成,村里收获的喜悦依旧很浓。

&esp;&esp;夏收完,大家都狠狠松了口气。

&esp;&esp;全村都在吃面条,蒸包子,还有人家为了新麦子专门包了顿饺子,想尽办法犒劳自己。

&esp;&esp;姜竹招人上山盖书院都是等全村都收完粮食又休息了两天才开始的。

&esp;&esp;山上盖房子需要就地取材,找石头、砍木头。

&esp;&esp;而竹林附近石头又不多,除了开荒攒的那些,他们还得上后山溪边、河边找。

&esp;&esp;要是不够,还得自己凿。

&esp;&esp;但怎么样都比去山下买砖要划算。

&esp;&esp;全是辛苦体力活,如果要背石头、运石头,就更辛苦了。

&esp;&esp;这回姜竹给的工价不低,一天一百文。

&esp;&esp;家里条件稍差些的人家,开荒都暂停了。

&esp;&esp;姜竹说今年先盖两间讲堂,赶在冷起来前盖起来,他们想先来山上盖书院赚些钱,等盖好了讲堂再继续去开荒。

&esp;&esp;反正村里青壮劳动力就那么些。

&esp;&esp;不在开荒就来山上。

&esp;&esp;人手不太足,池远舟真给他们介绍来一队泥瓦匠,都是在山上盖过房子修过庙的,姜竹还到附近村子找了些会盖房子的大工、小工。

&esp;&esp;沈青越抽空给工头画了效果图,工头就拿着他的图领着人开干。

&esp;&esp;除了人,还得往山上运瓦、运东西,用了谁家牲口,也得付点儿租金。

&esp;&esp;圈地,砍竹子,掘竹鞭,挖石头,平地,打地基,铺地面,开始盖。

&esp;&esp;墙壁,梁柱,屋顶,门窗,家具……

&esp;&esp;姜竹除了进山赶集,每天都要去书院那儿监工,还自己带人在山上砍树给书院做桌椅板凳门窗。

&esp;&esp;连上课的小孩儿们得空了都跑来帮忙搬搬东西。

&esp;&esp;里正也是隔三岔五就跑来看了,姜竹要是哪天不在,他就开荒那儿和书院这儿,两个地方来回跑。

&esp;&esp;姜四山、姜大山也是天天来看。

&esp;&esp;七月初是姜竹生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