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58章(1 / 1)

&esp;&esp;只是卖多久其实都没底。

&esp;&esp;沈青越提醒:“印多少对我都没妨碍,但是我温馨提醒一下,一万册的成本都是你们俩来出。”

&esp;&esp;这两位倒是都不缺钱,只是对定价还有意见。

&esp;&esp;《长腿鸟》三百五十文,《幼学童蒙》有九十大几页,加起来都快是《长腿鸟》第一册的两倍了,怎么还三百五十文?和三百五十文没完没了?

&esp;&esp;沈青越:“这本刻印难度也小啊。”

&esp;&esp;池远舟:“但张数多呀!”

&esp;&esp;他们三个讨价还价半天,最后定价四百文,先印一万册。

&esp;&esp;沈青越:“你印得过来吗?”

&esp;&esp;池远舟:“印得来!”

&esp;&esp;他都改进工艺了。

&esp;&esp;现在他们不一页一页印了,直接把印版摆好,用大纸印,印完整张大纸再裁,速度比原来快了不少呢。

&esp;&esp;而且他们家纸是从纸坊运来的毛边纸,都不用纸坊先裁切,印完再切边,还省了纸坊切边的一道工序呢。

&esp;&esp;沈青越听他沾沾自喜地说完,默默算了下每页纸的尺寸还有一张毛边纸的尺寸,这么算来,每张切下来的纸边也有三四寸宽啊……

&esp;&esp;沈青越:“你们纸边卖吗?”

&esp;&esp;池远舟:“……啊?”

&esp;&esp;沈青越:“便宜点儿卖给我们吧。”

&esp;&esp;村里人到底还是家底穷,虽然现在赚钱比从前多了,还是不怎么舍得给孩子买好纸用。

&esp;&esp;纸少,练字必然少,练得少,字必然好看不了。

&esp;&esp;他们印书用的纸虽然不贵,但总比村里大多孩子用的纸还是好上一些的。

&esp;&esp;池远舟:“送你们算了。”

&esp;&esp;沈青越:“别,量多了也不少钱呢。”

&esp;&esp;池远舟:“……你想要多少呀?”

&esp;&esp;沈青越:“价格合适我们全要。”

&esp;&esp;池远舟:“……”

&esp;&esp;说话间,到了中午,从书院跑出来一群孩子,孩子后面还走着一群十七八到三十多岁书生。

&esp;&esp;这些都是上午也上山蹭课或者去山上搞什么书谈的。

&esp;&esp;他们书院那些藏书可以抄、可以看,但为了保护书,不许弄坏不许拿下山。

&esp;&esp;想看的都得上山。

&esp;&esp;一阵子过去,常在村里住的几个趁着上午赵先生没空,干脆弄了个小型聚会,就在竹屋或者两个讲堂间的空地一起讨论一本书里的某一篇、某一段,讨论的还挺激烈。

&esp;&esp;后来这个小型讨论会越聚人越多,家旺、姜松他们课间也会过来听一听,有时候赵先生听见了,下午还会带他们一起读。

&esp;&esp;搞得挺轻松又学术,很受欢迎,遇到不是很枯燥的内容,村里的孩子们也爱跟着听一听,下午也会跑山上凑热闹。

&esp;&esp;有了“赵先生集”,村里人对识字读书的观念也狠狠革新了一把。

&esp;&esp;现在小孩儿们说下午想上山听大人讨论书,只要家里不是忙到不可开交了,大人都同意。

&esp;&esp;书生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里的小孩儿们,小孩儿们也反过来影响着他们的作息。

&esp;&esp;现在这群书生每天跟着这些小同学一起上课、放学,相处还挺不错的。

&esp;&esp;到了山道口,有人回家,也有人到村里各家铺子吃午饭。

&esp;&esp;原本还闲聊歇着的小店听见动静精神为之一振。

&esp;&esp;马上开始添柴、扇风,准备做饭。

&esp;&esp;他们几个闲聊的餐馆也热闹起来。

&esp;&esp;张叔阳感慨:“你们村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esp;&esp;沈青越:“可不是么。”

&esp;&esp;张叔阳还是有点儿回不过神来:“赵先生真是瀚海书院的山长呀?”

&esp;&esp;沈青越:“你看这阵势能假吗?”

&esp;&esp;最离谱的是,他们书院还有一个特意从邻县过来念书的孩子。

&esp;&esp;他都嘀咕实在是低估赵先生的号召力。

&esp;&esp;也多亏是秋收完才暴露的,赶上农忙的季节,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esp;&esp;池远舟:“你们村还有空地吗?”

&esp;&esp;沈青越:“嗯?你想干吗?”

&esp;&esp;池远舟:“盖个客栈啊!”

&esp;&esp;沈青越:“……”

&esp;&esp;他笑了,吐槽道:“哎呀,这不是巧了吗,那你可真是和我们里正想一块儿去了!”

&esp;&esp;第166章 露馅了(二更)

&esp;&esp;今天姜竹没过来, 就是和里正一起在山边看地方想盖个客栈呢。

&esp;&esp;而且他们里正还想盖大一点儿,村里的闲地倒不是没有, 但那些是留着将来给村子里年轻人盖房子用的。

&esp;&esp;大块儿的也少。

&esp;&esp;如果想找面积合适的,就得往田里或者山上扩了。

&esp;&esp;他们修梯田时候先修的靠里的位置,从竹林到村边那块儿还没来得及弄呢。

&esp;&esp;一来是砍竹子、挖竹鞭费力,二来是靠路,怕夏收、秋收粮食被偷。

&esp;&esp;这会儿村边那片竹林倒是个好位置。

&esp;&esp;想盖多大盖多大。

&esp;&esp;就是挨着竹林稍微有些麻烦,每年得专门清理竹笋、竹鞭。

&esp;&esp;再者, 就是谁来盖的问题了。

&esp;&esp;村里能掏钱盖得起客栈的只有三家,江大爷家,姜竹家,沈青越家。

&esp;&esp;但里正很想由村里来盖。

&esp;&esp;如果是村里来, 他就得从村里筹集钱,说白了主要还是他们几家和村里稍微富裕点儿的人家捐款。

&esp;&esp;老头不大好意思张这个嘴。

&esp;&esp;这和让人家出钱, 赚了钱又不给人家有什么分别?

&esp;&esp;愁了好几天, 姜树都替他把村里盖客栈需要办什么手续打听好了, 里正还没好意思开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