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5节(4 / 5)

己无非做些小菜而已。一点家常手艺,叫徐先生笑话了,徐先生若是吃着不好,那是我们百姓手艺有限,若不是今晚过于仓促,县里的酒店都订满了,本来很该请徐先生去饭铺子坐坐的!”

&esp;&esp;徐振之是走南闯北惯了的人,哪会在意这个,忙笑道,“家常菜便很好!出门久了,惦记的便是这一口家中的手艺!买活军这里,饮食之丰,已较外头强上不少了,这些菜若是放在外头,尤其是北面,哪里是一般人家吃用得起的呢?便是街头小吃,也远没有买活军这里这样丰富了。”

&esp;&esp;这话众人倒都觉得有道理,他们也都是眼见着临城县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若是从前,这样的小县城,最多不过是两三间饭铺子而已,若说是酒馆,开上两间都怕生意不好了。便是酒馆,也不可能日日备着肘子,要这种硬菜得事先打招呼,在集日预备去吃酒,因县里能日日开荤的人不多,屠夫也不是每一日都杀猪的。

&esp;&esp;要说街头小吃,倒要比饭铺子多些,但要说多繁盛,那也是没有的事情,在买活军来之前,临城县的好日子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而且现在许多人也已经逐渐地淡忘了买活军崛起以前的老日子,只觉得临城县天然便该是这个样子,在买活军的统御之下太平繁盛地过着好日子。

&esp;&esp;听到徐振之这样说,仿佛才意识到在买地之外,天下间还有那许多地方都动荡不安,百姓们不知过着怎样的生活。一时间也是纷纷嗟叹,又有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徐先生,你是见过大世面的,既然点评了我们买活军的食事,何不将北方京城、南方姑苏武林一带繁华地方,与我们买活军食事的异同,写成一篇文章,发表于专栏之内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知道些远方的事情!”

&esp;&esp;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叫好,庄子迫不及待,忙央求道,“徐先生不如现在就说些罢!你是世上第一吃过见过的人,什么地方的美食都有所领略,不如说说,咱们买活军这里,几座县府的小吃,哪城最好,综论天下,又是哪座城市的食事可说是天下第一?”

&esp;&esp;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禁不起排的,偏偏庄子话本看多了,最喜欢的事就是给所有东西都做个排行榜,这话一出,顿时惹来众人附和,徐振之虽然知道在临城县这里,要给本地父老面子,但也被激起谈性,便忖度着说道,“说起买地的食事,和外头的确大有不同,第一个不同便是——食材上,有极大的不同——”

&esp;&esp;第347章 买地风情(下)

&esp;&esp;若是说起各地的街头小吃, 徐振之确实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专家了,虽然一般来讲,科举取士之后, 官员也少不得各地宦游, 但是他们要自重身份, 自不会和贩夫走卒混在一起,享用路边小吃。讲究一些的,一般多是自备路菜,不会随意取用旅途吃食, 生怕染病。

&esp;&esp;也就只有徐振之这样, 多以步行游玩的奇人, 能够深刻领略到民间小吃——又要有了《买活周报》上的一个专栏,让他有了一周必须整理一篇笔记的压力, 才会让他有了动力, 将记忆中形形色色的地方名吃整理、比较, 形成一套体系。因此, 这一年多一来, 徐振之也在回忆游历各地时的美食, 经他总结,各地的食物,先不说吃口, 按买活军的办法, 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种——蒸制、烤制、汤制的主食;炸制的面食;厚味的下脚料;糖制的食物, 这四大分类, 可以说是将街头所有小吃几乎都囊括殆尽了, 能逃离这四种的实在并不多。

&esp;&esp;如此分类, 便很可以见到各地的民风和经济了, 经济不好的地方,譬如北面,炸物的摊子便少,街头多卖主食与下脚料,还有用糖做的蜜饯、果干等物,这是因为这些东西,成本廉宜,卖价自然也低,如此方才能招徕更多顾客——而且这些东西是不怕压货的,今日卖不完,明日再来卖,那些下脚料滋味还更为浓厚,因此北方多出老卤,便是这个道理。他们也不是不卖炸物,卖的多是馓子、油茶面,这些东西是作为备用的主食储藏起来的,也可以待客,和一般现做现吃的小吃,又不太一样了。

&esp;&esp;南方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而且经济怎么样也要富庶一些,小吃上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了,譬如炸圈子,也有叫做灯盏糕的,这东西在北地也不是没有,但只有在京城那样的大埠随时出卖,一般的小县城,这样的油锅摊子便是支起来了,生意也不会太好,因为一天开张不了几回,那油锅滚开几次便发苦了,这种小贩都是跟着乡下的庙会、集市走,才能有生意,想要在一处固定的地方随买随吃,那是办不到的。

&esp;&esp;到了南方这里,尤其是江浙一带,府县繁华街道上,四五个小吃摊子是可以支持得住的,其中炸物也有个两三家,糖炸糕、炸麻团、炸油墩子、炸糍饭糕,这都是常见的吃口,细品之下,多以炸面食为主,再佐以糖汁是主流,咸口较为少见,带着大荤而不是下脚料的,那就更少见了。

&esp;&esp;“在别处的地方,先不说滋味,便连鸡子儿,那都是做个浇头来给你加的,为何?价格贵啊,我这一次,一进衢县,先觉得经济不同,从哪里可以见出来?就是在路边有卖蛋烘糕,还有卖蛋墩子的,这两个东西,一看就觉得不得了——能把这样的东西当作一个小吃摊子来做,可见本地的经济,的确不一般。”

&esp;&esp;所谓的蛋烘糕和蛋墩子,也是这一年多一来,临城县很流行的点心,众人一听,都是笑道,“到底是徐先生,高瞻远瞩,我们只知道吃,哪里想得到还有这些见识在里头。”

&esp;&esp;被徐振之这么一说,也觉得思路打开,纷纷都说,“确实,若是从前,鸡蛋也不是随意能吃得起的,一家人最多也就是孩子们两三天能吃上一枚,哪里还如现在一般,有这么便宜的蛋墩子可吃!”

&esp;&esp;所谓的蛋墩子,是有特定模具在的,一块铁板,挖出了一个个圆柱形状的洞,先把鸡蛋和面粉(也有用米浆的)稍微搅和了,但不夹破蛋黄,倒一半下去做底,之后再放些咸菜做馅——冬日也有腌过的肉馅,不过那要加钱,也可以做甜口,那就是放一点点豆沙。

&esp;&esp;随后将剩下一半蛋液倒入,过得一会,等到整个墩子都凝固了,便用一根竹签,眼明手快地将其挑起翻身。做得以后,两面焦黄,散发着烤蛋特有的浓香,再撒上一点点稀稀的辣椒酱,这是家里的炒蛋、煎蛋无论如何也无法比拟的美味,更不说水煮蛋了。因此,虽然一个蛋墩子就要两文钱,所用的鸡蛋个头还不大,但是蛋墩子的摊子,生意一向还是很好的——这个东西和庄子的玉米卷饼又不一样了,制作需要门槛,一般人去哪买铁板去?再说也不是人人都能把蛋墩子翻面,因此,家里小孩偶然要吃一个,家长也不阻止,这份钱是该人家赚的。

&esp;&esp;再说蛋烘糕,这东西便更常见了,就是人们家里也可以自己做的,所以价格就更加廉宜了,只能比家里自己做的成本要略贵一些,赚个人工钱:蛋液和面粉混在一起,再打些白糖进去,一个鸡蛋,一些面粉就是一张小小的蛋烘糕,也不过两文钱而已,香甜可口,和传说中蛋糕的味道相差也是不远,这两样小吃都很有市场,如今已经迅速在买活军治下蔓延了开来。

&esp;&esp;“这些东西,做法倒是不难,为何在其余地方流传不开呢?是无人想过吗?倒也不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