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9节(1 / 5)

&esp;&esp;在这一片狂热之中,最为冷静的小米,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他的轻松和冷静,在此时反而更令人惊奇,更令人对买地产生极大的憧憬了,他从耳朵里取出两个小棉球,在本子上低头记了几行字,这才转过头对谭老四露齿一笑。

&esp;&esp;“……我知道你们怀疑我。”他的声音隐约透过耳鸣,传到谭老四耳中,“怕我不能担当大任——老乡,不怕你不信,我的确是刚从实习生毕业,可这工程也实在不大,杀鸡焉用牛刀,用我也就够啦!”

&esp;&esp;他满脸的红疮,在阳光照射下颗颗都是透亮,拍了拍谭老四的肩膀,笑道,“这才哪到哪呢,让他们且先别拜了,日后还有拜的时候——我问你,谭老哥,你可听说过分级船闸,还有地势发电、水电站——电线杆、电灯……这些仙器吗?”

&esp;&esp;谭老四大张着嘴,不可遏制地流露着蠢相,在他全神贯注的聆听中,小米哈哈一笑,带了一股浑然天成的优越感,将手一挥,轻描淡写地说起了他现在还完全不知所以然的深奥话语:

&esp;&esp;“按六姐的最新指示,沿峡的地势条件非常适合建小水电站,到那时候,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峡若通途,又有什么东西,能真正取代了纤夫这个苦行当去呢!”

&esp;&esp;这话的确不是现在的谭老四能听明白的,他只隐约知道这小水电站,必定是极好的东西,而小米的下一段话,听起来也非常的诱惑——

&esp;&esp;“到了那时候,你们巴蜀,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只怕连福建道的百姓,都要羡慕你们啦!”

&esp;&esp;再、再造天府之国?!

&esp;&esp;谭老四浑身一颤,便连身边若干晓事的挑夫、干事,也是听得一愣一愣的,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发自内心,迸发出了极大的热切:这水电站固然是不敢想,短期内能把航道疏通好,便是极大的成就了,再造天府什么的,说来也是太远。但是,仅仅是听到这样的话,知道六姐还有这样的愿景,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喊出了自己的诉求。

&esp;&esp;“愿为六姐效死!”

&esp;&esp;不论贫富贵贱,一岸人均是齐声喊了起来,“我等日夜期盼,只请六姐入蜀!巴蜀之地,苦盼王师!请六姐务必怜悯我等,千万成全!”

&esp;&esp;第687章 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 叙州……

&esp;&esp;“小水电站和一级船闸的原理讲座?这是什么, 难道是仙画天班?老徐,你是有见识的,之前可在云县那里见到放映这个的没有?”

&esp;&esp;“只听人说过小水电站的事情, 还有说大江这里, 是适合于建造这东西的,但船闸便没有听说过,难道此物竟能取代拉纤不成?我也是求知若渴、愿闻其详呢——哎, 说起来,老宋这不是也随团来了吗,他必定是最知道的, 我还说呢,他这样的大宝贝,六姐怎么舍得把他放出买地来, 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也是有活计安排给他的, 我们快去堵他细问去!”

&esp;&esp;“走走, 那就快去占个好位置!”

&esp;&esp;“此言有理, 来来来,请请, 您先,您先!”

&esp;&esp;正当崆岭滩上下乡亲,被米技术员那一句‘再造天府之国’,挑拨得莫名兴奋, 对于小水电站满是遐思时,远在大江上游,叙、万、巴州这几个州县的英豪, 却也是齐聚在巴州馆驿之中,谈论着‘水电站’这个新鲜的概念——虽然临时举办的培训班,在买地是很常见的学习形式,但不得不说,水电站这东西还是有点儿过于新鲜了,很多培训班的学员,甚至连电是什么都还没搞清楚,要不是考察团随船带来了两台人力发电机,要让他们明白这入门级的概念都有些困难呢。

&esp;&esp;这个培训班的学员,组成形式是十分复杂的,有巴蜀本地各州县的豪强,譬如白杆兵的代表秦贞素,秦将军对于买地的一切新鲜知识都异常感兴趣,这一次也是要了一个名额,亲自入班学习。还有巴州、锦官城乃至下属州县的‘良善人家’——指的是在这一轮从叙州帮开始的靠拢行动中,已经完成过一遍自我清洗的州县中,幸存下来还有些家产和声望的家族:都是按照买地已经公布的标准,自我筛选过了,是从未仗势欺人、欺男霸女、过分勒逼佃租、低买高卖、放印子钱、兼并土地……等等的小富人家,也已经经过了几次分家,成为了满足买地标准,政审分过关的零散大姓(前家族)。

&esp;&esp;按照买地去年公布的标准,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也就不会再步步紧逼了,尤其是尚未完全正式纳入买地的土地,为了避免出现权力真空,孳生被一个余姚狂生极力抨击的‘无政府乱象’,买地并不会再咄咄逼人,反而本地的办事处,会主动出面,联合这些符合标准的家族一起,维持本地最基本的秩序——这和乡贤自治,只是处事的规矩有所不同,但权力结构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esp;&esp;不得不说,这个消息,也展现出了买地在风气上的一个转圜,至少在这些尚未成为买地,而买化已深的州县,人们可以明确地感到,买地的施政风格开始变得柔和起来了。这一变化,立刻就让很多地主都由衷地松了口气,从一团乌黑的未来中,看到了一点点朦胧的亮光——不管怎么说,不至于被赶尽杀绝了,也不用想着隐姓埋名,潜逃他乡,在本地忍气吞声、循规蹈矩的话,还是能够存活下来的。

&esp;&esp;不要小看这么一点点生机,仅仅是这一个变化,在民间带来的效果就是非常昭然的,现在,民间暗地里传播买活军坏话的声音已经小了许多了,在本地有乡望的地主们,比起一股脑地团结在一起,对抗买活军,立刻就转向各自为政,疯狂地自查是否能满足买地的标准,向办事处靠拢。

&esp;&esp;对于谢六姐的排斥几乎是立刻地就减弱到了一个低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论出身如何,他们都没有和大政权抗衡到底的勇气,只要能给他们留出一定的余地,不是完全的赶尽杀绝,他们都会想办法和当权者合作,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往当权者靠拢的。

&esp;&esp;自古以来,这种向政权靠拢的表现,自然就是去参加该政权组织的选官考试,而由于买地政权的特殊性,这种良善人家学习理工科的人数也特别多,理由是明确的:做吏目要考察政审分,他们的政审分无法和买地本土的活死人相比,这是一;

&esp;&esp;第二,买地原则上不鼓励本地为吏,不像是敏朝官吏分流,异地为官,本地为吏,买地做到官吏一体,打开吏目上升通道的同时,也大量采用外地人为吏目,本地良善人家的孩子即便是考中了吏目,也有可能被分配到千里之外去,如此一来,便是子女们考中了吏目,对于在本地维持家势基本也就毫无帮助。

&esp;&esp;如此一来,反而是考理工科要更灵活得多,不但收入吃香,政审分加得快,而且进厂学到本领之后,还可以回乡创业——这些良善人家很快就发觉,和兼并土地做地主比,开工厂做工厂主,似乎并不会被买地衙门忌惮,一个地主的儿子,考中吏目之后百分百会被调去外地工作,但工厂主的儿子在本地开设新的工厂,似乎并不会惹来衙门的丝毫反对。那么,在已经下定决心要投买,或者是在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