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0节(2 / 5)

款待他们尽情吃点羊杂碎,对仆从来说,这是很体面的享受了,也能显示出察罕浩特对这些远客的友好——更重要的一点,“醉了以后,派一些机灵的,听得懂科尔沁方言的小伙子、小姑娘前去和他们聊聊天。”

&esp;&esp;如此遥远的距离,使得草原的信息,传播起来天然就不如人烟稠密之处方便,每一个远客带来的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瓶子这样的客人,或许本人限于年纪,知道得不多,但随从的老管事一定埋藏着不少秘密,

&esp;&esp;大福晋听说他们还带来了珍儿的弟弟,二十郎当岁的满珠习礼,便更满意一些了——瓶子和乌云其其格还小呢,家里人是不会告诉她们太多的,但满珠习礼则不同,大汗就算没想到这一层,他的宰相重臣也会盯着满珠习礼的。

&esp;&esp;西迁到土默特之后,什么都好,就是和东边的联系变得困难,消息传递得很慢,尤其刚过了一个隆冬,探子往来不便,关于建州,他们有太多问题想问满珠习礼了:建州连一仗都没有打,就这样溃散了吗?科尔沁的台吉们还要跟着建州混下去吗?满珠习礼是不是把妹妹送来给珍儿做伴,再带了草场来做嫁妆,想要依附于汗国?

&esp;&esp;这些疑问,在两个女孩儿身上看来是很难获得解答了,她们只以为自己是来走亲戚的,别的还什么都不知道那,既然还有一个管事的在外帐,大福晋就不再继续在两个孩子身上耗费时间了,她正准备准许让人端上烤肉,作为晚饭的款待,结束这次会面,就听到了女奴传递来的新鲜消息——这倒是科尔沁的客人无关,但这好消息对她的刺激,比科尔沁的远客还大,刚一听明白,大福晋就坐直了身子,失声说。“什么?边市的玻璃已经到货了——而且这次还带来了畜力发电机?”

&esp;&esp;“——玻璃的数目还不知道,畜力发电机却只有两台?”

&esp;&esp;毡包内本来的对话声,随着她开口一下全都停止了,小福晋们侧耳聆听着她的话语,面上喜色才现,下一刻随着大福晋话中的转折,而纷纷花容失色,鼓噪了起来。

&esp;&esp;“只有两台?!”

&esp;&esp;“这可不好了,囊囊,这一次我们第一斡鲁朵如果不能抢到畜力发电机的话,颜面何存!”

&esp;&esp;“这次考试以前,所有人都不能请假了,还有谁的奴隶聪明机灵的?快都挑选出来——否则我们只怕又要输给窦福晋了!”

&esp;&esp;七嘴八舌,虽然说的还是鞑靼话,但所有的内容都让瓶子姐妹如坠五里云雾,就连乌云其其格也不再吃甜点心了,一边拿手刮着鼻子上的糖汁,一边和瓶子交换了一个纳闷的眼神,两人一起看向了姐姐珍儿——这说的都是什么事啊?!

&esp;&esp;第738章 竞争购买 新察罕浩特 谁发明的这该死……

&esp;&esp;要向两个小姑娘解释清楚这些话语, 并非易事,首先发电机这个词语就是绝对的汉语词,在鞑靼话里找不到任何能对应的词汇, 只能长篇大论地解释着这个东西的原理, “就像是草原上夏天会打雷闪电……那种发光发亮的东西,就是电力, 发电机就是想办法制造出一种工具,能生产并且驾驭这样的东西,让它很平和地往外一点点地放出亮光来。”

&esp;&esp;珍儿指了指蜡烛, “到时候,帐内就不用点油灯、点蜡烛了,到了晚上, 只要一拉灯绳儿,电灯就亮起来啦,一台畜力发电机,能让二十几个毡包都有亮呢!就是多养几头使唤拉磨的驴子, 真不算什么事儿。”

&esp;&esp;在草原上,最不费事的就是养牲畜了, 怎么不是养?多养几头区别的确不大,但电灯的好处,是其余所有灯具无法比拟的,哪怕只能做这么一个用处,也是让第一斡鲁朵的嫔妃们, 都是摩拳擦掌,誓要把畜力发电机买到手了,哪怕就只能安在大福晋的帐子里,也比被别的斡鲁朵买走要好呀!至少这顶大帐大家是经常来的, 能用电灯学习不好吗?有了电灯,帐篷里就不会总是暗暗的了,尤其是冬天,电灯和玻璃天窗,真是不可或缺的好东西。配合在一起的话,毡包里又暖和又亮堂,享福的可是住在斡鲁朵里的所有人。

&esp;&esp;“玻璃——玻璃也能用在毡包里吗?”

&esp;&esp;玻璃这东西并不算太罕见,瓶子还是知道的,至少她也看到过别的台吉拿来炫耀的玻璃器皿——有些是从卫拉特方向来的,有些是南边贩来的,价格不算便宜,但也不像是铁器一样贵得让人承受不起。她隐约知道玻璃器皿在汉人那里还挺常见,但更多的区别就不晓得了。

&esp;&esp;也是在大帐这里,才知道玻璃也分了好几种,有厚而不透明的——敏朝之前多用这种玻璃,有些还拿来冒充宝石,这种玻璃主要是用来做盛器;卫拉特那边来的西洋玻璃器皿,就是轻薄透明的,价格也非常昂贵,几乎能比得上等重量的黄金,大多数台吉帐子里都没有收藏,偶然得到一个玻璃杯,也是小心地收藏起来,绝不会轻易拿出来使用。

&esp;&esp;还有一种,就是大家在讨论的边市玻璃了,这种玻璃价格也十分昂贵,但最大的优点是,它又可以做得和敏朝的有色玻璃器皿一样大,又可以和西方玻璃一样,做得无色透明,买活军的人还把它用木框镶嵌起来,做成双层,裹上棉花,小心翼翼地运到边市——到边市之后,棉花可以拿开去絮棉袄,而玻璃恰好就能拿来镶嵌毡包的天窗了。

&esp;&esp;“看,大福晋的主帐就用玻璃镶嵌了陶那(天窗),所以才能这么暖和那!老师说,热气是从上走的,一样的煤球,封不封窗,温度能差好几度呢!”

&esp;&esp;瓶子也不由得抬头看向了毡包的大顶,她这才发觉,果然在毡包头顶的天窗这儿,有一层透亮的反光层,似乎就是用木框镶嵌的玻璃窗户,把陶那给封住了,使得陶那四周都是透亮的,不论是暮色还是星光,都能毫无阻碍地洒落在毡包里,同时又能防风雨——虽然大雨或许也难免漏水吧,但至少比完全镂空不覆盖毡布的陶那要好得多了。

&esp;&esp;“真亮堂那!”她情不自禁地赞叹了起来,并且也注意到了帐内的暖和:还以为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的关系,还在暗中感慨着,这么多人齐聚一堂,却没有闻到人味儿,还有香料味儿,只有肥皂味儿,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这会儿瓶子才意识到,原来这和天窗被封住了,热气跑不出去也有关系。

&esp;&esp;“——但是,全都封起来了,怎么走烟呢?”她不由得就有些好奇了:当然,大福晋的大帐是不做饭的,或许也不用烧灶取暖,到了冬天太冷的时候,就不用它了,但别的小福晋可没有这样的便利,她们的毡包,也就是三四顶,还要分给下人住,到了冬天该怎么取暖呢?烧灶会有烟的,若是从前,烟就从顶上散发出去了,现在顶上封起来了,难道一烧灶就要大敞着门透气?那还不如不封顶呢!

&esp;&esp;“哟,可真是个聪明姑娘!”

&esp;&esp;“这不是,还没说烧煤球要好好排烟,不然就容易中毒的事儿,她怎么就自己猜出来了?”

&esp;&esp;“哈哈,指不定科尔沁也开始烧煤了——他们离关内更近么!”

&esp;&esp;主要以圆脸为主的福晋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也把瓶子的疑问解释清楚了,顺带着还普及了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