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6节(1 / 5)

&esp;&esp;要说绕路走,这是不可能的,北非毗邻沙漠,绕路就意味着渴饿而死,道路都是完全固定,由绿洲在其中连缀的,而绿洲一般都有部落把持,没有苏丹的使者伴护向导,想要安然无恙的通过道路去往邻国这是天方夜谭。

&esp;&esp;胡三吉一行人进入埃及之后,就没有离开过各地总督土司派来的向导,埃及总督虽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也无法把他们直接送去马里帝国,但却还是派人把他们送到了边境,并且给了他们一封文书,这样他们可以递交给邻国阿尔及尔的官员。

&esp;&esp;就这样,胡三吉一行人一路披荆斩棘,遇难斩难,一边跋涉,一边学习当地语言,一路上险象环生,好几次差点被各地苏丹扣押,又分别在多处(包括埃及),宣讲了知识教的教义,渲染了六姐的神威,又出示了很多珍奇宝物——传音法螺没有带去,但是,镜子和彩印压膜的照片,成了一大利器。各地的总督苏丹,对此无不如获至宝,央求他们能留下一张,又愿意听他们讲解知识教的教义,算是接受过一次传教——一般来说,统治者对于宗教的态度往往还比较开明,不管他对自己臣民的态度如何,他自己反正是很愿意听听新的东西。

&esp;&esp;船队带去的几千张彩画,分给胡三吉等人一百张,胡三吉就靠着这一百张彩画走过了千里长路,进入了马里帝国境内。众人听到这里,都是好一阵唏嘘感叹,张秀才也道,“玄奘大师取西经,只怕也莫过于如此了!这路真可谓是我买地的新西游!若能把一路见闻结集出版,必定脍炙人口!争相流传!”

&esp;&esp;众人也都是如此附和,又有人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胡三吉等人在马里帝国内的境遇如何,胡三吉摇头道,“也是障碍重重,马里帝国的情况很不好!”

&esp;&esp;马里帝国,这是非洲历史上罕见的强盛帝国,按照买地这里的所知,也是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他们虽然也信仰星月教,但此时,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已经貌合神离了,对于从埃及一路走来的汉人,他们本来非常的防备,但也是靠着彩画,他们没有被抓捕起来,送给弗朗机人,而是在康加巴见到了马里帝国最后的国王巴巴杜三世——

&esp;&esp;“他们的衰弱,也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了,但是帝王的出走,这还是第一次,很多人都说,马里帝国实际上已经灭亡了,但无论如何,现在老国王还活着,而各地的诸侯也没有推举出新的共主,于是我们还是见到了他,我们代表朱立安和那些从黄金海岸被卖走的黑奴,问了他一个问题——黄金海岸有没有希望摆脱奴隶贸易,能不能让这样邪恶残忍的事情停止下来……”

&esp;&esp;胡三吉说到这里,也是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老国王却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esp;&esp;“奴隶贸易,并不是帝国主动开始的,外来的客人,把帝国拉进了奴隶贸易的圈子里,开始了毁掉帝国的旋风,强大的客人离马里很近……远方的客人,你们光是来到这里,就历经了千辛万苦,你们距离马里这么远,又能依靠着什么,对马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esp;&esp;第798章 棉花、黄金和贸易市场

&esp;&esp;“依靠着什么, 对马里提出这样的要求……”

&esp;&esp;这句话,成功地让敞轩内欢快的气氛暂停了下来,客人们个个面露深思触动之色, 而坐在主位上的占城国王,也和手下的心腹大臣窃窃私语了起来, 不停地点着头,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同样是大国周边的小国国主, 他自然是最有感触的, 哪怕不知道马里帝国和欧罗巴的航海距离,但也能吃透这句话的意思。

&esp;&esp;占城和买地的对比,实在是过于巨大,以至于他们根本兴不起反抗的心思,就不知道马里帝国是因为什么开启奴隶贸易, 和欧罗巴的对比又是如何了。但仔细想想,如果买地要求购买土人奴隶的话,他作为国王又怎会拒绝呢?从前敏朝所用的昆仑奴,不就有很多是从南洋贩回来的矮黑人吗?

&esp;&esp;“这么说的话, 难怪朱立安决定绕过好望角, 航行到马里的港口去了!”

&esp;&esp;黄小翠也敛去了笑容,有些郑重地说, “如果没有这样的魄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那么,你们这些使节表达的观点,也就显得孱弱了。”

&esp;&esp;别看她外表五大三粗,但此刻说起政治,却也是出口成章、头头是道, 令众人都不由得点头称是。乌感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他从这里开始接过叙述的节奏,因为在胡三吉一行人,原路返回了麻林地之后,是由朱立安率领乌感恩,拨出两艘船去探索的好望角航线。

&esp;&esp;“三吉兄弟对老国王说,‘如果你只能听得见带着风帆的话,那我们就乘着风帆来见你’,随后,他们就原路返回,一路受到了礼遇,他们来回用时十个月功夫,在路上不算太过耽搁,回到麻林地之后,我们同时在做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传授麻林地的土著百姓造船技术,让他们帮着打造船坞,对受损的顺利号进行修缮——”

&esp;&esp;“第二件事,则是在本地试着改进棉花的种植技术,教导当地的百姓制造最原始的轧车来压去棉籽,顺便教他们压榨棉籽油——本地虽然是棉花的原产地,但棉布却依然贵重,主要是因为当地一直采用最原始的手剥、敲打去籽法。如果东非能成为稳定优质的棉花产地,那么,从鸡笼岛到满剌加城,一切顺利大概是半个月的功夫,越过满剌加海峡,往西面走,顺风满帆的话,其实到麻林地也并不远,多半个月、一个月准能到,也就是一个多月的功夫就足够的了。这样,一条商路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esp;&esp;难怪信使船这两人的底气这么足,他们这一行可谓是硕果累累啊!郑芝凤听得更入神了,不自觉地半倾了身子,“好呀,听地理书上说,非洲最适合种植棉花了,这条航线一建立起来,买地这里的棉花价格立刻就能得到控制——这些年来,各地总是不停闹旱涝减产,有了高产稻,不至于出饥荒,但这些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太大,真是让人操心!”

&esp;&esp;乌感恩唇角也出现了一丝笑意,点头说,“话虽如此,但麻林地也有麻林地的局限,当地人烟比较稀少,作物的产量也不怎么丰饶,虽然土地肥沃,但病虫害相应的也很多,有时候用心耕作还不如进丛林采食,我们停留在麻林地期间门,做了田野调查,还为麻林地做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麻林地港口乃至整个小国,有能力和意愿耕种的开化国民才六千多人,再加上一些海港的工人,以及附近臣服于城邦的游猎部落,麻林地所有影响力辐射出去能算得上的人口不过是十几万人而已。”

&esp;&esp;十几万人中,还有九成以上是游猎采集为主,只是会和城邦贸易的部落民,非洲的情况和南洋其实是非常类似的,占城这里其实也差不多,要不是这几年知识教信仰大行,土人百姓不断开化,主动下山,从刀耕火种的游耕制转为精细耕种的开化农——用他们的土话来说,就是‘吃白米’的,土人下山主要是受到这个诱惑,他们在山里虽然也种水稻,但受限于技术,吃的都是粗磨的发黄糙米——若不然的话,占城港内的开化市民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一两万人,这还要算上一些华人的血脉。

&esp;&esp;东非这里,麻林地的情况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