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6节(4 / 5)

;她到羊城之后,也就进城几次,见到一条商铺街便进去逛逛,有东西买了就走,并不过夜,真正批发蔬菜和红薯粉都在城外的大市场,自然是不知底里,她小弟反而因为比较机灵,又能借到车,经常进城去采买,毕竟是给人做事,不像是六慧那样,赚来一分钱都是自己的,他出公差借机游荡是常有的事情,对城里更熟悉一些,因道,“都一样的,从寨子里到村子里,再到敬州,如今到了羊城,哪一处不乱?都是人乱糟糟的来了又走,到处还是工地,有工地的地方,游荡的闲杂人等也多,怎么能不乱呢?”

&esp;&esp;这话的确也有道理,六慧这些小贩,不就是跟着工地移动的闲杂人等么?当然他们是正当的,不正当的还有些小酒摊,勾着工人们去做票赌的勾当,尤其就是那些才从外头进来,从山里出来,收入最低的杂工,是最容易受到诱惑的,反而是工头、队长对这些事情深恶痛绝,因为买活军的更士经常过来扫荡,一方面,为他们解决了建筑材料的窃案问题,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要是更士不来了,那些包工的队,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本地来偷窃的村民斗智斗勇,这里的损失很大。

&esp;&esp;但是另一方面,买活军的更士来了之后,若是发现了暗倡,他们不会立刻抓捕,而是不动声色,暗中缀着,等晚上来客了,人赃并获,到时候施工队也要跟着吃罚款,在这方面他们是铁面无私的,因为据说这个罚款不但会给更士署分成,而且会计算更士的政审分——而且,更士是时常交叉巡逻的,就算队长想塞点红包,又要塞多少才够?因此他们若不想吃罚款,便只能约束工人,甚至近乎要管理得和军队一样严格,才能杜绝工地旁吃喝嫖赌的事情。

&esp;&esp;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逐渐开始倾向于聘用女工了,甚至有很多从上到下都是女工,几乎都是由农妇转行过来组成的队伍,大工是女人,卖力气的杂工则从她们的丈夫中挑选,这种工队也受到雇主的欢迎,因为施工队出事不得不停工,那就很麻烦了,耽误的时间都是钱,那么,只要出来活计的质量差不多,聘用没有票唱风险的女工各方面不是更合适一些吗?

&esp;&esp;小弟他们负责的这栋楼再过去不远处,三十二号工地,就是一支全女班的施工队,她们还有姊妹队两支,一帮人大概一百多人,大工在里头随时串着干活,小工则在本工地帮忙,听小弟说,活计做得真不差——小弟因此很钦佩施工队的大工头‘独角龙’疤面霞姐,六慧也很好奇,还准备什么时候推车过去做做生意呢。

&esp;&esp;小弟有时候遇到她们的工人,也会闲聊几句,听说疤面霞姐在羊城港就买了一套房子,平时都住在那里,六慧还想打听着她买在什么地方,她也跟着在附近看看,能管好一支施工队已经不容易了,把三支施工队管理得井井有条,那绝对是能人,六慧自然相信霞姐挑选房子的眼光。

&esp;&esp;“不知道云县是不是也一样乱。”她对于云县是很好奇的,“羊城这里又会乱到什么时候——主要还是过境的人实在太多了,到现在敬州都还有在羊城转船迁徙的人呢。我们出来的时候不是还遇到了几队么!”

&esp;&esp;“云县肯定不能一样的,包括壕镜、新安,人虽然多,但都比羊城这里太平得多了——物价也低廉。”

&esp;&esp;他们或许自己没有意识到,在下山之前,他们这些山里人根本就不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种思考的能力似乎是不知不觉地沁入他们的脑子里的,同时潜移默化而来的,还有对一座远方城市的向往和好奇——这种向着远方、未来而去的大视野,是山中土番所难以具备的,但现在却成为了随口的谈资,不断地把两个徭輋客变成了他们自己都有些陌生的样子。

&esp;&esp;“听说云县的鸡蛋都是一文钱,一文五一个!”

&esp;&esp;当然,他们关注的点,在旁人看来依然是有些好笑的,六慧有些憧憬,“真不知道在那里卖红薯粉,赚头该有多少啊——不过,像我这样的摊头,云县应该也已经有很多了吧!”

&esp;&esp;钱还是工地这里好赚,但云县那里,是很想去看看的,在羊城港这里生活,时时刻刻都能听着对云县的描述,其中的繁华,那种不动声色的豪奢,都让人心生向往,比较起来,羊城似乎就有些索然寡味了,这里到处也都是工地,路面挖开,下放水泥管道,房子也被扒开,因为要拓宽路面,有一些还没改造的街区,小巷幽深、房屋林立,却又显得逼仄拥挤,似乎无法和正在成形的新城比较了。

&esp;&esp;靠着码头这一带,相对动得要少一些,因为这里常运货的缘故,路面本来就比较宽,只是陆续有屋子改建为水泥两层楼而已,是没有大动路面的,因此还方便行走,这里也是一个自发的市场,常有南来北往的鲜货,相当热闹,比如绿豆,来港口买就是在行的——大市场的绿豆要到年前才大量来货呢,这会儿还不到新一季的豆子晒干上市,陈豆子得来生药铺买,大市场卖的少,和其余杂粮放在一起,爱生虫不说,价格还高。此时绿豆还不算是完全的食材,药用更频繁一些,在羊城港,百姓有饮用绿豆海带汤解暑的习惯,生药铺是会大量留这两种货的。

&esp;&esp;六慧因为要买海带干的关系,也走访过码头市场,知道这两样东西,生药铺价格不贵,质量还好,带着小弟熟门熟路直进了码头边一排三间大敞轩,问上头写了‘雷生佛堂’招牌的大药铺,“掌柜的,今儿绿豆海带多少钱?豆蔻、桂皮、八角有没有?”

&esp;&esp;这些都是药材、调料两用的东西,铺子里果然都有货,价格便宜不说,掌柜伙计的官话都说得很明白,“有,有——我记得你啊,輋人姑娘,你姓蓝吧?蓝姑娘生意兴隆,这又来进货了?还不到日子呢!”

&esp;&esp;“我带我小弟来的。”

&esp;&esp;六慧也算是半老不新的客人了,和伙计立刻就唠了起来,雷生佛堂和隔壁的千金堂都是云县那里南下的本钱,不是羊城的老药房,外来的药房有个特色——坐堂的大夫有男有女,伙计也是如此,还都说很标准的官话。如此一来,不但外地人如六慧优先考虑光顾,就连本地的女眷,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喜欢来这里,且不说向女大夫诉说病情更自在一些,便说这女伙计,两个人亲亲热热地说话也不觉得拘谨呀!且不管外人怎么看,反正以六慧自己来说,她做生意时当然无法挑拣客人,可轮到她自己接受服务的时候,她就喜欢和女伙计聊天,愿意和她们做生意,有些女儿家自己的闲话,也好向她们打听。

&esp;&esp;“哦,你老晒得脱皮啊,那是为难,头上还能带个斗笠,身上吧,穿着衣服,不方便干活,浑身出的透汗,不穿又晒得厉害——那你拿上我们店的猪油膏,这个比千金堂的凝脂膏也不差什么了,它家的加了香露香油更润泽一些罢了,可你涂身上的,就要个滋润,香气什么的管它的,越便宜越好!”

&esp;&esp;果然,女店员一听她诉苦,便立刻热心地出谋划策起来,“你再养些芦荟,这东西村里若有人种也行,去讨它一根叶子来,剥了皮,捣碎了,待汁液没那么粘稠了,你先敷在身上看看,不疼不痒的话,再往晒脱了皮的地方一涂,十五分钟半小时清水洗了,再上个猪油膏,便会好受得多了。”

&esp;&esp;“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还是要防晒为好,不然的话,老这样晒,长斑不说,还容易发恶痣,到那时候可就要命了……”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