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7节(2 / 5)

谁配’的气势,拉拽着弟弟,“走,进去看看!兴许我们还能买点东西回去呢!”

&esp;&esp;小弟被她拽得跟随在身后,脚步甚至有点踉跄,他明显跟不上六慧的气势了,在这样靠近了越发显得庞大的建筑之下,简直有点畏首畏尾的。“好高大的门脸啊,一眼都望不到边……”

&esp;&esp;的确,门脸是非常高大的,大概总有两个人高,伴随着这样非凡的气势,夺人而来的还有一股子嗡嗡嗡的噪音,在超市大楼旁边,还有好几个小楼,和超市以管线相连,姐弟两个好奇地凝视着这些青灰焦黑色的管线,敬畏地沉默了一会。

&esp;&esp;“那是电线吧?”

&esp;&esp;虽然没怎么见过世面,但有趣的是,他们对买地的新鲜事物,橡胶和电线倒是不陌生,因为很多工地是有发电机的,晚上会有灯泡照明——这能震慑觊觎仓库的乡里蟊贼。另外,六慧第一辆车就是橡胶车轮,这也是内陆很多巨富人家都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们存了车,领了号牌,预交了两块钱停车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鼓起勇气走近了高大的门洞里,穿过黑黝黝的门洞,很快,眼前又是一亮,一片几乎是雪白炽热的光洒了下来,同时袭来的还有一阵强风,叫人非常的诧异——这么大的屋子,就如同寺庙、土楼一样,内里应该是很不通风的,逼仄沉闷,昏暗狭小,这是大屋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超市内部却并非如此,反而比屋外还要更亮,更是不知道哪来的风,吹得人一阵阵的凉爽。

&esp;&esp;“电,是电!”

&esp;&esp;他们很快发现了端倪,抬头张大嘴,吃惊地看着雪亮的屋顶,还有屋顶上悬吊的一排排灯泡,以及屋角那呼呼转动的大扇叶。

&esp;&esp;“是电灯还有电风扇!那个铁笼里的东西——是风扇!”

&esp;&esp;蓝石寿几乎是喊了起来,“但是,但是——这要用多少电啊!这么多电灯电扇——”

&esp;&esp;他张大嘴,呆呆地看着这么一长溜的畅轩中,顺序排下,犹如繁星一般的电灯,“要多少牲畜才能把发电机转成这样啊!想不出来!”

&esp;&esp;“所以……所以没用牲畜发电啊!”

&esp;&esp;一样是极度惊讶的六慧,灵光一闪,也跟着喊了起来,“那个声音——那道白烟——那是蒸汽机的声音吧!这是……这是蒸汽机供的电!天啊!”

&esp;&esp;她又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了,“这么大的建筑,这么多的灯——就靠着一台机器就能全给供上电……就全给供上电了?!”

&esp;&esp;“确实如此,姑娘好眼力。”

&esp;&esp;身边有人接过了话头,一个女伙计笑容可掬地从货架边上走了出来,一边引着他们往里走,一边介绍了起来。“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座全天候,全电力照明的仓储型超市,比京城和榕城都要再往前走了一步,这些灯泡,也让我们羊城人非常自豪。”

&esp;&esp;他们经过了一帮大呼小叫,连着在胸前画十字架,甚至还有人当场拜倒的洋番,女伙计笑着看了他们一眼,而六慧、石寿姐弟,立刻觉得自己的表现算是很得体的了,也骄傲地挺起胸膛,努力做出云淡风轻的模样,经过了这帮乡下佬——比輋人还要乡下,真是可笑。他们仔细地聆听着伙计的说明,“凡是出现在超市里的货物,都是我们买活军千挑万选而出的特产尖货,比如说——就先从布料讲起吧,羊毛呢、羊绒线衣、羊毛大衣、羊毛被——”

&esp;&esp;好巧不巧,他们第一个就造访了面料展厅,姐弟俩这会儿又长大了嘴巴,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货架,还有货架上连绵的布匹毛绒,听着伙计悦耳的解说,“……原料都来自于鞑靼,鞑靼的毛织品,质量肯定是全球最上等的,认准鞑靼羊毛准没有错。另外,当然还有我们江南的丝绸——”

&esp;&esp;这里大概是主要做的外番批发生意,用的都是和他们对话的口吻,两人大张着嘴,游魂般从货架边经过,碰都不敢乱碰,只听着伙计如数家珍的介绍,“这是云锦,极为贵重灿烂,一匹能价值等重的银两——这是蜀绣,也是刺绣中的珍品,绚烂多姿,从前洋番根本买不到,都不说价钱了……”

&esp;&esp;“这是香云纱,是买地新上市的尖货特产,产地是广府道敬州府。”

&esp;&esp;果然,走到一幅深褐色的布料面前时,伙计嘴里也带到了香云纱的名字,更让六慧敏感的,还有敬州府这个地名。

&esp;&esp;“新上市的特产……产地敬州府……还真是敬州府的特产啊!”

&esp;&esp;她嘴里也不免带上了少许钦佩,“我们走的时候还没影呢,几年的功夫,新特产就出来了……我们的知府,不愧是搞农事出身的……”

&esp;&esp;“金逢春金知府,她也来我摊子上吃过酸辣粉……这个女知府,造福敬州父老,带动养桑……她手上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呢!”

&esp;&esp;第825章 金逢春的支点

&esp;&esp;金逢春这个知府, 或者说是市长也好,敬州府刺史也好——总之,这个敬州的大当家做得是不容易的, 哪怕是六慧这样的外行, 也能体会到她的难处:敬州是个山城,自古以来农业便注定是支离破碎地在山坳中展开,而且收成说不上多么的好, 至于其他商业,条件也和广府道沿海的州县无法比,只有一条年久失修, 连船只都没有多少的韩江,上游连接着一样处在动荡中的闽西汀江。

&esp;&esp;地理条件如此,要说社会环境呢,也和安稳搭不上边, 輋人等本来退居在深山中的土番下山, 拆土楼、客户人家往海边迁移转运, 各村重新编户齐民, 梳理人口, 花费田地,这都是敬州以及治下县城、村镇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没有一处不需要官府派人监督, 没有一件事是不容易发生冲突的, 更重要的是, 这些事还没有前例可循, 又和万千民生息息相关!

&esp;&esp;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金知府手底下还没什么人可用,买活军一直以来的人才荒, 必然会在这些冷僻的山区被放大,人往高处走,就连六慧都知道从山里往羊城做生意,如果有机会还想去云县,更别说别的俊才了。便是设身处地的为她想一想,也觉得这敬州实在是不好治理,比起来,敬州州城中不那么好看的治安问题,反而是细枝末节了。

&esp;&esp;当然,这样的细枝末节,对于六慧这样的小人物,便是很大的影响了,她们离开敬州也和敬州那边动荡的环境有关,在她们的视角之中,只能看到一些细枝末节,倒不清楚金知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努力,不过,她对金知府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理由很简单,金知府来她的摊子上吃过好几次红薯粉,作风非常实在,为人也亲切,再要怎么描述,她也说不出来,但她能感受得到,金知府不但很聪明,很能吃苦,而且对于世道人情也非常了解,别看她肤色黝黑,瞧着和村妇一般,没什么大官该有的气派,但说上几句话,便会禁不住觉得这人值得信赖,能为你解决重要的问题。

&esp;&esp;这会儿,直到听这个伙计说起来,金逢春才后知后觉般恍然大悟:原来就在那段时间,金知府就已经想好了整个敬州府,甚至是闽西发展的脉络。香云纱只是其中一个产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