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再一个,她能耐也不在读书上,文科也不怎么样,如她这样的成绩,现在要直接考吏目真是没戏,走调动会更现实一些。
&esp;&esp;但,一个想做吏目的姑娘,指点江山的眼界是有的,“都是一批一批的,等吧,这一批是临城那边的,再过五年,福建道各地的吏目陆续也就出头了,再过上五年,咱们这一批也开始出人了,先不说这一批一批的吏目抱团的事情,就说这些吏目的能力,只会一批比一批更好。到时候,只怕各地的动静都会更大,消化领地的速度也会更快……”
&esp;&esp;想到这里,她突然颤抖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到那时候,咱们买地扩张的速度该会多快,我简直都想不出来……真要是每次都比原本多扩一倍的面积……没几年,恐怕华夏的领土都不够用了——甚至……”
&esp;&esp;“甚至地球的土壤,还能禁得住咱们扩张几次,都不好说!”
&esp;&esp;“说不定,到了最后,无处可扩,居然甚至要扩张到天界去——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到那时候会不会变成现实,我都不敢肯定了!”
&esp;&esp;
&esp;&esp;“还真是失算了!”
&esp;&esp;且不提小李对杨小敏的幻想是多么的张口结舌,在羊城港往外数百里,鸡笼岛的衙署之中,谢双瑶却是也巧合地和杨小敏口中的大吏目们讨论着广府道的建设。她有些吃惊地把报告发了下去,又说了一遍。“简直有点超出意料了——”
&esp;&esp;“整个广府道的消化和管辖情况,怎么会这么好?比我原来的预估还要再好上几倍。业绩远超预期——我都有点不敢信了!”
&esp;&esp;她半开玩笑般地问,“我说,你们该不会是弄虚作假——在材料上玩起花头,做起文章,给自己增添政绩了吧——”
&esp;&esp;第828章 谢双瑶喜出望外
&esp;&esp;说广府道的情况, 比她预估得好了几倍,这话真不是虚言,谢双瑶在拿下广府道的时候, 对于困难是有所预料的——很简单的道理,这是一次预料之外的扩张, 人手和物资都没有充分的准备,还不说财政上的支出了, 地盘的扩大永远不可能是一个线性逻辑的简单重复, 她可以把福建道治理得有声有色, 落实在鸡笼岛的精细统治,逐渐在南洋培养高素质的市民,却不代表这一套可以简单的在广府道再现出来。
&esp;&esp;其原因是非常简单的, 那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有极限,谢双瑶只有彬山的时候, 可以做到事必躬亲, 只有一个福建道的时候, 还可以做到对每个县城的情况和发展路线心中有数,可现在, 买活军的地盘仔细盘算下来, 光是完全统治地区就有两省之数了,还有羁縻之中的南洋, 新到手的苦叶岛,开拓中的东江岛……包括了内陆主动向买活军靠拢的叙州,受到它们呼应影响的大江流域……谢双瑶要说还把自己的关注级别扩张到县,那她什么别的都不用干了,每天光看这些县的工作简报就得花掉二十几个小时——这可不是太平度日,按照敏朝方法统治的县城, 而是正在剧变之中,要进行生产关系改造和生产力提升,矛盾五花八门,每天都有大事小情发生的小斗兽场!
&esp;&esp;放权,用体制来规范、激励官员,这是所有政权扩大之后必然要走的一步,而谢双瑶也是深知,很多政权都毁在了这一步上——地盘还小的时候,用朴素的正义感和超人的个人能力,还是可以治理得下来的,可地盘一扩大,开始需要制度了,大量农民起义军立刻就会发现,他们不但设计不出什么优秀的制度,而且还缺乏能把这些制度落地执行的人才,最后,要么回到老一套,要么就是乱像迭起,敌人不攻自败了,起义军们只能苦涩地承认,他们的治理能力连狗官都不如,那些腐朽王朝的狗官,还能勉强维系一方的运转,可轮到他们掌权之后,那些被选拔出来的新官吏,腐败之处和狗官们相比,反而还有过之而不及!美好的想像人人都有,可真到把它们化作现实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最难的还是把梦想拿去实现啊。
&esp;&esp;买活军这里,情况当然要好得多了,首先谢双瑶不需要从无到有的设计制度,现成的经验就摆在这里,就连踩的坑基本都是有预告的,其次,她也早料到执行的难度,所以从未停歇过全民教育——你说治理国家难不难?那当然是难的,但话又说回来了,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从来没少过头领啊,头领是必然出现,他的水平就是全民教育水平的体现。全民教育结合公平的考试,基本就能保证进入官吏系统的都是最优秀的一批人,接下来,只需要再提供一个公平的晋升体制,再加以一定的时间,耐心等候,坐看他们厮杀出下一批精英,就这样层层往上,有能力而又有基本底线的人,总会逐一涌现出来的。
&esp;&esp;在谢双瑶这个地位上,她已经不可能对某个特定的官吏多加关注了,着眼点要放在大的机制上,也正因为如此,她心中也是有一个概览全局的big picture在的,在拿下广府道的那个节点,那批合格官吏按道理都还在刷低级别治理经验,得要再过个五年,他们才会在历练中自然地涌现出一批有能力治理州级行政区的人才来。可世上事,不尽如人意者十之八九,谢双瑶只能接受事实,还没准备好,她就得赶鸭子上架了,从这批还在练级的小官吏里抽一批综合表现最好的人上去,看看他们能折腾出个什么样子来吧。
&esp;&esp;教化进展缓慢,这是已经想到的,人浮于事,被残留的地方吏目耍得团团转,甚至被隐约操纵,使得政治气氛依旧低迷,没有进入买活军节奏,这……虽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该,但谢双瑶也知道,按墨菲定律来说,这样的情况几乎也是必然会出现的。基建速度缓慢,地方经济萧条,在厘田、赎买田地的过程中,激化了当地矛盾,甚至激起民变,这样的乱子她也能够接受。谢双瑶甚至还为更大的,不可测的乱像做了准备,制定了不少备案——赶鸭子上架是这样子,你让一群lv35的玩家去下lv50的本,越级刷本,乐子频出,那也是必然的事情。
&esp;&esp;当然了,基于几个对手的弱智,以及她个人的超凡武力,最终结果肯定还是不会变的,广府道不太可能‘反正’回敏朝那里去,就算他们反正了,敏朝那里又该怎么接收呢?区别只是在于过程的不同,影响的只是她治下的百姓而已,就算是从自尊心出发,谢双瑶肯定也不希望这些百姓在敏朝之下都能勉强过得下去,到了买活军这里反而还不如从前吧?
&esp;&esp;考虑到农业社会的性质,谢双瑶给这些新官吏划了一条底线:搞基建需要充足物资,水泥能不能供上,这个不好说,所以基建进度不做要求,说得过去即可。全民教育虽然也极为重要,但考虑到方言问题,以及教育一般都是和基建配合的,这里暂且也不要求村一级的教育了,县一级的扫盲班办好,这个不过份吧?
&esp;&esp;基建、教育和农业,这是买活军的驾马车,现在两架的缰绳都松开了,暂时不列入kpi考察,农业这就不能放松了,首先,地主阶级一定要消灭,不管怎么样不能让农民再缴纳佃租了,赎买要搞起来,那些人拿了钞票,在本地没法盖房子,那就鼓励他们去南洋投资,或者去别的地方寻找做生意的机会,总之要把田从他们手里拿出来,分给农民,然后再让这些人把票子花掉——对于不配合的那些顽固分子,该怎么办也不需要她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