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09节(4 / 6)

混混和强盗勉强捏合成的乌合之众,再披上一层号称是国家的遮羞布。】

&esp;&esp;写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橡皮,把最后一句话给擦除了,尽管这是哈维医生的真心话,但这样的感慨并不适合出现在写给国王的信件中。

&esp;&esp;【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印刷业的进步对于知识的扩散有多大的帮助,大图书馆开馆之后,我听到有人议论,这间图书馆吸引了很多敏朝地界的书生,他们原本是极其憎恶买活军的死硬派,但如今却放下偏见来到了羊城,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这间图书馆里存放了三套《文献大成》——而且是印刷版。这本书是敏朝的前几任皇帝花费了许多时间修成的百科全书,它一共有七八千种图书,数万册,光是目录就有60本!】

&esp;&esp;【图书馆三楼有一翼专门存放着它的三套副本,这是不允许对外借阅的,只能在阅览室中借读,因此数以百计的书生来到了羊城,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有任何机会看到这本皇家监修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正本似乎随着某一任皇帝陪葬,副本存放在皇家于两个都城的私藏图书馆中,两百年来,经过火灾、盗窃,已经散失了不少,几十年前刚刚完成一次重修,但这一次重修是否恢复了刚修成时的规模,依然是个谜。】

&esp;&esp;【像这样规模浩荡的百科全书,抄录两到三套副本,已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不可能存在更多的抄本,但这是印刷业没有介入之前的事情了。买活军要来正本之后,对《文献大成》进行了制版印刷,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市级图书馆都存放一部《文献大成》作为基础,并且对市民开放阅览……这样的壮举让《文献大成》从皇室藏书完全走向了大众,也吸引来了他们的敌人,毫无疑问这些敌人来到羊城后不久,便不可能再对买活军存在什么敌意,他们已经被图书馆完全吸引了,在自己的家乡,他们一辈子最多能接触一两千本书籍——容我提醒您,这个数字也已经是欧罗巴的学者们无法比较的了,我们的书籍实在太贵了,中产阶级的学者们无书可读,这是个显著的问题……】

&esp;&esp;哈维笔锋一顿,几经犹豫,还是在破折号后的话语上画了几条横线,做出了一个删除的表示,这样他就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完全的责任了,免得这封信所得罪的势力来找他算账,不过,他知道这番话不会得罪国王,因此便不用像刚才那样完全擦除,不留一点痕迹。

&esp;&esp;【但是,在大图书馆,他们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上万册——十几万、几十万册,耗费一生的时间也无法读完的书籍!】

&esp;&esp;这其中的差距,哈维认为,才是最难以跨越的,图书馆的恢宏建筑仅仅只是表象而已,欧罗巴别的会缺,但真不缺奇思妙想的建筑家,只要能弄来‘钢筋’或者是竹子,他认为模仿出类似的建筑只是时间问题,大图书馆再宏伟,也赶不上圣母百花大教堂的辉煌,但这些有形的东西却远远赶不上无形的底蕴,皇室能模仿买活军的建筑,却模仿不出买活军这里丰沛的知识,这些普遍识字的市民,【这些所有种种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此刻我身边的景象,所有爱好阅读的人济济一堂,有些人是学者,可有些人白天是个屠夫,是个小贩,这会儿他们全都坐在一起,默不作声地浏览着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全然不顾在十几年前,这些知识是否毫无必要地被束缚于禁区之中……】

&esp;&esp;【我必须承认,这样的景象让我感到非常的——】

&esp;&esp;他的笔锋长久地停顿了,幸福的开头单词几乎已经要成形了,但哈维还是把整句话都划掉了,他改换了口气,有些公事公办地写道,【下面我将向您汇报同船人员的动向,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受到图书馆的刺激,拼命地学习语言,现在基本都掌握了汉语,但是,我们感兴趣的领域各不相同,我毫无疑问,对于医学和生物有浓烈的兴趣,莫顿牧师在学习华夏的历史,沃利斯在买活军这里受到的刺激很大,他……还有那些法国人,他们……】

&esp;&esp;第854章 哈维的两封通信

&esp;&esp;一转眼,洋番使团到达买地,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他们的本职工作不能说完成得不好——各大教会派遣船只来华,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在东亚、东南亚甚至是南亚海域的通行权和贸易权,这是他们最看重的目标,除此之外,如果能把敌人排挤出交易网络,那就是意外之喜,但他们也做好了在这个目的上失败的准备。

&esp;&esp;毕竟,如果抛开对华夏王朝的浅薄印象,以欧罗巴诸国之主的政治视野来套用在买活军身上,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个结论:买活军没有必要限制任何一方来华交易,不论是弗朗基还是英吉利、法兰西,甚至是现在没有启程东来的欧罗巴诸国,只要他们能到达买活军的港口,给予他们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买活军又有什么理由不和他们交易呢?

&esp;&esp;所谓的政治接触,其实就是这样,就各自的利益立场尽量达成一致,教会们都达到了最基础的目的,虽然垄断渠道的尝试,在意料之中宣告失败,但他们还有别的目标可以达成,别的好处可以指望——传教是别想的了,在华夏大陆上传教没有丝毫的好处,别被反传教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学者们还是可以尽量学习买活军这里先进的知识,能学到多少就是多少,教会也可以设法买到一些买活军的商品,不论是奢侈品还是火器,对于他们背后的势力来说都是大有好处。

&esp;&esp;有了这样的目标,教会当然大力支持学者们学习汉语,甚至有些督促的味道,因为学者们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能决定他们的得分,得分又决定了购买额度,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体系。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立场来督促这些学者了,因为学者们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大多数都从买活军那里获取了一份收入,完全足以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又该怎么约束这些人呢?倘若他们要把这些学者列入管理,学者们表示反感的话,他们还能强迫对方做事吗?

&esp;&esp;这当然是不成的,他们可是在买活军这里,按照买活军的规定,学者们的行为由买活军衙门负责管理,其余任何机构不能强制,教会能做的只有倡议而已,但倡议的力量注定是很微弱的。审时度势,他们最好的办法反而是对学者们放任自流,如此还能降低冲突的可能性,甚至于,还要加以笼络,这样在恰当的时候,还能打出感情牌,哄着这些学者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esp;&esp;这样的策略,或许沃利斯那些小年轻们没有感受,但哈维医生长久担任宫廷医师,他本人尽管不干涉政治,但对一些伎俩还是心知肚明的。不过,当然这种怀柔政策也给他们英吉利的学者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他们可以完全任意去学习买活军这里的所有科目,包括了一些和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来说还应当被禁止学习的东西。

&esp;&esp;比如说——华夏传统的‘雅文’,这东西和买活军使用的白话文形成对应,是千年来华夏识字者普遍所用的叙事语言,相当的晦涩,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但完全无法在回归欧罗巴后派上用场,毫无疑问这就是属于无用的东西,浪费的是学者们宝贵的脑子,尤其是一个擅长数学的学者,在这上头花费时间,简直就像是把金子往海里丢!

&esp;&esp;但是,在英吉利使团中,数学天分最出众的沃利斯,却逐渐公然地学习起了这门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