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11节(1 / 4)

&esp;&esp;此时听了张师爷的话,也都是高声笑道,“早该如此了!”

&esp;&esp;“就是!大家不都是华夏人么!买活军入城,又不会杀人放火的,也不曾横征暴敛,刮地三尺,还不发劳役!又有粮食吃!衣物也廉宜!”

&esp;&esp;“就是,就是,他们还免费教大家识字哩!”

&esp;&esp;哪怕是有些忧虑的人家,此时也逐渐换出了笑容,甚至不需要张师爷进一步说服,便赞成投降了:本身来说,如果两个政权统治的质量差不多,另一个政权拿下城池之后,也不烧杀掳掠,只是正常统治的话,百姓反抗的意志就会很低落,巴不得谁来了就给谁统治,只要不横征暴敛,日子还能一样过的话,很少人愿意去搏命守城的。

&esp;&esp;大部分守城战只是因为侵略者绝不会这么宽松地对待敌方百姓,被他们进城后,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百姓们这才死咬着抵抗到底,怎么都是死,在死之前咬也要把敌人咬下一口肉来罢了。但买活军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相提并论呢?他们的名声早已传扬出去了,绝大多数人都深信这一点——买活军来了以后,他们的日子肯定比敏朝统治时过得还要好呢!

&esp;&esp;“师爷快去献城吧!”

&esp;&esp;不少人已经七嘴八舌地催促起来了,又有些住在城门附近的百姓一拍脑门子,“我去烧点汤!买活军的兵爷们不饮生水的,从上虞那边过来,怎么也走了半日的路,当是渴了!”

&esp;&esp;“老张,你那浴室今日可要开张了!”

&esp;&esp;“还真是!赚点赏钱也好!”

&esp;&esp;“我得赶紧买点菜去,买活军进城一般都要禁闭出入,一两日方才解禁的,家里没菜吃,小孩子要叫的!”

&esp;&esp;“是的,是的,你这话有理,我也去!”

&esp;&esp;“不知道我们家十三郎在不在里头,你还不晓得吧,我四哥家的十三,好有本事,前几年到买活军那里做工,还被选去当兵了!”

&esp;&esp;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少人跑走了,又有许多人听说要投降献城,也跑出来看热闹,张师爷忙命卫所兵都出来,在城门内排开拒马,把百姓们挡住了,少不得呵斥几句,让他们别被马踩着了,自己又去县衙报信,从侧门匆匆进了后堂,喘息道,“东翁,事情已办妥了,快去迎接王……呃……青……呃……买活军吧!”

&esp;&esp;乍然间门要把买活军叫成王师,他还有些别扭,但此刻也不能再叫青头贼了,张师爷有点子张口结舌的意思,潘县令却很稳重,迎着他的眼神又问了一句,“都办妥了?”

&esp;&esp;张师爷明白他的意思,点头道,“办妥了,陈公公已经出城去点算人头了!之后估计会从城外直接上武林去!”

&esp;&esp;这都是之前说好的,陈公公和他那些护卫的任务就是确保名册上所有人都战死,留头复命,不能私下处死,也不能私纵人犯,一定要保证他们死在买活军手中,之后他们也默认了城池向买活军投降,因此就不入城了,会顺着官道直接去下一个城镇。把所有的反抗者都集结起来,逼迫他们出城正面和买活军作战,把会稽城这里的戏码再重演一遍。

&esp;&esp;张师爷仔细品度,只觉得京城朝廷的态度其实是一览无遗,而且非常的强硬,甚至一点都不荒唐,只是他们站得还是太低,不能明了太多背后的利益交换而已,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江南,至少之江道的转让,基本已经是双方的默契了,想要阻碍这种转移的人,双方都不会让他们好过,这些敢先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esp;&esp;不过,此时也来不及议论这些,他和潘县令一起,匆匆把这半年来准备好的人口黄册,土地鱼鳞图等等,捧在手中,又去侧厢房叫来了各村的村长、族长,让他们排在身后,形成一列,郑而重之地从县衙走出,快步行到城门口,微微喘了几口气,便把图册印章高举过头,经过了还沾了血气的官道,目不斜视,丝毫也不去看那堆无头尸身,以及他们身下缓缓扩大的血泊,来到买活军阵前,恭声道,“长官容禀——”

&esp;&esp;“鄙人会稽县令潘峰!”

&esp;&esp;“鄙人师爷张宁聪——”

&esp;&esp;“恭迎长官入城!”

&esp;&esp;第858章 浔阳水涨

&esp;&esp;“师爷, 师爷,刘大爷,您在这那!”

&esp;&esp;浔阳城头, 一名青衣小帽满脸机灵相的小厮儿,灵活地在城头巡视水情的兵丁中穿行着, 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人物, “可算是找到您了, 我就说,这会儿秋汛急,您多半是在城头看水——怎么样?您可瞧出了什么没有,我瞧着倒是还行, 水位不高!”

&esp;&esp;“水量还是要比往年大得多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怎么,东翁找我?”

&esp;&esp;“大爷今早收了急报, 便叫俺们出来寻您了!”福顺压低了嗓门,“怕是……怕是东边的消息!”

&esp;&esp;刘师爷其实也早已经猜到了, 他忙竖起一根指头, 不叫福顺再往下讲, “嘘——我们回去再说!”

&esp;&esp;“是是!”

&esp;&esp;福顺也是会意, 做贼般左右张望了一眼, 见众人都不曾留意, 也是松了口气, 好奇地趴着城墙垛子也往外看了一眼, 这才翻身去找刘师爷, “我——我扶您下去,还好今年没水灾,不然真是够乱的了……”

&esp;&esp;确实, 浔阳江是真的开阔,一样是在城墙垛子口张望,浔阳江头的景色,就要比会稽县更雄浑得多了,在城墙前方,只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官道,再往前就是无边无沿,水色天色难分难解的宽阔江面,这边是浔阳最繁华的望京门了,浔阳之盛,九成在望京门,这里常年来帆影连绵,是经由大江东来西去的各种船只必经之地,便是这会儿恰逢秋汛,望京门外的船驿也依然是热闹非凡,就是不用上买活军的仙器,也能清晰地见到船篷里外进出的旅人们,他们面上那喜气洋洋的气象,很容易便能分辨出来,至少这一次船行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险情,甚至包括乘客本身的健康,也都没有遭遇严重的威胁。

&esp;&esp;这里面有多少要归功于买活军呢?这是个不能深思的问题,或者可以换个角度来想,那就是买活军所谓的疏浚航道,就算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至少也没有给大江航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要知道,单单只是浔阳城里,就有不少人忧心忡忡,生怕疏浚航道必然的炸石运砂,会惊动‘大江龙脉’,反而出现大灾,甚至于在那一阵又一阵旱地闷雷般的动静中,还有人想要以卵击石,纠集民众去冲击航道疏浚队呢!

&esp;&esp;当然了,这样的狂想,那是谁都不可能支持的,便是刘师爷,也紧急请示了东翁,把这些老脑筋的冬烘先生一阵呵斥,严格约束,不许他们闹事,买活军又有络绎不绝的船只往来于大江之上,为的就是护卫疏浚人员的安全,因此事情是没有闹起来,城里纷纷的议论,也因为今年春夏都没有出事而逐渐平息,尤其是今年夏天,听说两湖下了一个月的雨,便是江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