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2节(4 / 5)

不是故意的,这波和疫病的配合战效果非常好,证据也根本是找不到的,这怎么找?时过境迁,说不定证人都死完了,上哪找去?

&esp;&esp;“其实……你还记得不,书本上也说了,天花就是起源在南洋身毒,经过西南地区传入我国……”

&esp;&esp;山子嗫嚅着,似乎有点儿想为叙州帮洗清嫌疑的意思,李谦之却根本懒得听这些,他一把揽住了山子的肩膀。

&esp;&esp;“听着。”

&esp;&esp;虽然没什么必要,但李谦之还是压低了音量,附耳低语,“蜀道难行,剩下的栈道没有多少,如果叙州帮要找人入山,那一定走的就是咱们走过的那条路,也就是说,如果真有猫腻,目击证人也就在你老家那几个村子里。这几个村子的村民去了哪里,是不是也在叙州,他们知道多少,现在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esp;&esp;“山哥,我知道你心急着找家人,但事到如今,你得咬着你夷人娃子的出身不放,你得忍一忍!”

&esp;&esp;“到了叙州之后,咱们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从夷陵方向的栈道入山,不能让叙州帮察觉到什么破绽,还得徐徐周旋观察——你想,倘若叙州帮内部有人能做出这样的谋略,此人该多么工于心计,多么可怕?这样的人把持了叙州帮这样的一方诸侯,手里还有几千个忠心耿耿的效死番兵……”

&esp;&esp;“不用说了。”

&esp;&esp;山子打断了李谦之的分析,他的神色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似乎把对于家人的牵念,对于自己心结的执着,全都割舍了,“你的看法是对的,叙州帮不简单——不说别的,这支番人的存在,为什么没有及时通告总部?”

&esp;&esp;“虽然我们马上就要下山了,不再会有被抓娃子的恐惧,但,真正的危机,不在山里,而在这些年来繁花似锦的叙州城中。”

&esp;&esp;他轻轻地握了握李谦之的手,小道士也重重的捏了捏,“我们的冒险还没有结束,小道士,你我想要平安归去,还要互相照应,彼此小心!”

&esp;&esp;第883章 渡口见闻

&esp;&esp;“这烧土豆子, 连皮吃,擦擦上头的灰,再撒点辣椒面, 往酸菜汤里一浸——好吃吧!这都是叙州的汉人给我们的好东西那。”

&esp;&esp;虽说远来是客, 但对于山子这样不请自来, 也没有带着货物的旅人, 便是再好客的夷寨也不会宰猪杀鸡——除非他们有好礼物馈赠,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 好在他们也没有窥视两个旅人行囊的意思,这多少是他们灰头土脸的外表, 褴褛的衣衫、瘦削的身形起到了作用, 这两个人入山蹿了大概有一个月了,大部分消耗物资全都用完了, 又因为前几天下了雨, 入寨之后,便找了个地方去晒帐篷,一把布料取出来,背囊便是空空荡荡、叮铃咣啷的, 白夷们看了都是摇头, 这帐篷倒也引不起他们抢夺的兴趣。

&esp;&esp;一个穷鬼白夷带着他的娃子, 肉肯定是吃不上了,但好歹是客人,夷人们还是用好饭款待他们:树胡子用水发了, 撒上辣椒面和一点好盐,油当然是没有的了,在山间,油是很贵重的东西。主食则是酸菜汤、烧土豆子, 做法也很简单,酸菜汤是夷人离不开的东西,一年四季都用它来送饭,锅里烧开之后,加水加酸菜,再加一些烧辣椒便是了。

&esp;&esp;土豆子在炉火里炕熟了,拍掉灰,盛了一大筲箕,放在火塘边上,若是不够还有生的,随时丢到火塘里去再烤。火塘上空,吊锅里是烧滚的酸菜汤,盛一碗汤,或者把土豆泡进去吃,或者土豆沾点辣椒盐,配着吃喝,这已经算是很体面大方的一餐美食了,从夷人的做派来看,他们这里的确并不怎么缺粮食,尤其是不缺土豆,而且对辣椒的接受度也很高,这东西俨然已经成为他们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esp;&esp;两个啃了一个月饼子,陆续把快速面也吃完了的旅人,能够换换口味也是很好的,汉人娃子没资格在火塘边上占据位置,不过,白夷们也没亏待他,让他在走廊上自己吃,山子给他装了一兜土豆,一大海碗酸菜汤,自己吹着土豆上的灰,和毕摩一家寒暄着进食,“这个东西在山里好种吗?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吃的是苦荞面,苦荞粑粑,要是能蘸点儿山蜜,那就和过节一样了!”

&esp;&esp;他虽然没在夷寨里生活过,但好在记性强,而且毕竟是山民,新身份真让主人们深信不疑,因为这片山林中适合种水稻的地方并不多,连白米都是十分贵重的,大多人从前的主食的确是苦荞。“那也是好东西那,滋味强,但和土豆子没法比……这东西实在是好,好吃,长得又多,一垄地能养活三家人!去年,疫病和黑夷老爷们一起被赶走以后,叙州的汉人跑来教给我们种的,多亏了它,去年寨子里可没人饿死!”

&esp;&esp;“今年本来都想种它的,后来我们想,种那么多干嘛呢,吃不完了,秋后搬家也带不走啊,就这样还是种了些苦荞,汉人的使者说,苦荞茶算是药材,带下山倒是能卖钱的,土豆子在山下也不值钱,不用种太多……”

&esp;&esp;看得出,因为土豆的进入,今年夷寨的日子是很好过的,也就难怪大家都显得这般悠闲自在,对于汉人也早就没有从前的敌意了。同时,新的嗜好也在夷寨中流行了起来,那就是烟草,但这个东西山上是种不了的,因此,能抽上旱烟的人非常少,山子进寨后,看到很多农户嘴巴里都叼着的烟斗,里头其实是空空如也的,或者有时候填塞的是他们自己上山找来晒干的药草,虽然也有点烟,但效果都不如汉人们卖来的旱烟好。

&esp;&esp;因此,村子往叙州方向搬迁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憧憬,甚至于,百姓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嗜好,竟比平时勤快了不少,哪怕农活比从前要少,他们也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很勤快地晒着苦荞茶、树胡子,打算去换回一些烟草来,哪怕平时舍不得抽,身子骨不舒畅的时候来一管烟,也能消乏治病,怎么都比只能强忍着要好多了。

&esp;&esp;恰好,这几天刚好有人要下山去卖货,山子、李谦之这‘一主一仆’,便和他们结伴同行去江边坐船,叙州常年是有客船在符江这里来回摆渡的,船票并不贵,倘若是夷人去投靠他们,当然更不收钱,路上还管吃管住。山子既然是回家寻亲的逃奴,在白夷们看来,他没有理由不投靠去叙州做事,第一,他的亲人们都去了那里,第二,他不去那里在哪里过活?就算夷寨接纳他的加入,到秋后他们也还是要一起去叙州的。

&esp;&esp;“到了山下,你就不能再养娃子了。”他们告诉山子,又若有所思地打量着李谦之,“你的这个娃子是哑巴——他会写字吗?”

&esp;&esp;“哑巴怎么会写字呢!他有点儿——”山子比了比太阳穴,“吃得也多,还好他能听懂一点汉话,干活也还挺卖力。”

&esp;&esp;“那就行,要不然,他最好也别留了,如果他告诉叙州帮的汉人,你把他抓成了娃子,说不定叙州帮要治罪呢。”由于一个心血来潮的哑巴设定,李谦之逃出生天,而毕摩似乎还有些遗憾,“要不然,你把他留在我们这也可以,我们还能用他干上几个月的活。”

&esp;&esp;几个月之后呢,这个哑巴娃子会被如何处理?这似乎是个不能细想的问题,山子表示,按李谦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