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船的后台之一,这些年来,他们若光靠着老铺、老田,哪里支应得起这样奢靡的生活,随着张九娘出仕特科,雄国公府得风气之先,也是捞足了好处——很多时候捞好处不意味着贪污受贿损公肥私,拥有雄厚的资本、稳固的地位之后,只要相应的见识能跟上,想不赚钱都难。张九娘以及诸多子孙入特科,无疑就是为雄国公府补上了最关键的‘见识’这一点。
&esp;&esp;“这消息一流通,买地的真实情况是掩藏不住的,就算是最顽固的老八板儿,也知道,买地云县,仙器遍地,钱淹脚目,于京城是不敢去想,只敢看看的水泥小楼,在南面,只要省得住钱,下得了苦力,那也不是不能买上一套安身……这些见识,事到如今已经无法否认了——又不是京畿五县八乡的村户农民,一辈子没出过城的,京城百姓见闻广博,不得不接受京城已非华夏第一城的事实。甚至……去年前年失了江南,就算两地的报纸极度淡化,在民间又哪能不掀起震动呢?”
&esp;&esp;这也是实话,半壁江山已失,在心理上对所有敏朝百姓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和现实中对敏朝财政、朝政的影响是两回事。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地方有许多都是收不了多少税的,而且损失的税银,买地会从海关银两中补一部分,所以财政的损失没那么大,而朝政上,江南人如果付得起买活钱,或者愿意悄无声息的从野路偷渡到敏朝的话,敏朝这里也可以考虑放弃对科举考生出身的调查,选择接纳他们赶考,这样在新官吏的来源上也没有受到极大的影响——
&esp;&esp;这些或许都是实话,但实话也遮掩不住更赤裸的事实,那就是敏朝终究是失去了大江以南的膏腴之地,留给他们的江北大河地域,这些年来多灾多难,为苦痛笼罩,前景实在堪忧,为了维持日子的体面,也在主动向着买活军靠拢,承受着买活军的渗透——如今,谁还敢做‘买地自败’的美梦?眼看着买地越发蒸蒸日上,京城这里的百姓,心思怎能不活动?
&esp;&esp;前些年买地入川之后,消息传来,又有一批想投机的走了。当时张九娘和卫妮儿私下还分析:有魄力走的,当时都走了,留下来的大约也就不走了,毕竟,有雄心建功立业的还是少数,多数人,这日子能过便且过罢!他们对自己的能为心中有数,在京城普普通通,去买地难道还能做人上人么?这就和如今各大家的仆役多数都知道买地不许蓄奴,去了便可脱奴籍,可各人家里依旧是仆从如云,依旧有很多人宁可留在京城做大户的附庸,也不愿南下去买地闯荡。这其中有多少个人的考量和心思,一时是难以尽述的,但客观事实是,哪怕买地比京城强百倍,依旧有人——而且是为数不少的百姓,愿意留在京城生活,甚至打心眼里认为京城也不比买地差多少。
&esp;&esp;“可如今,连陛下都要去新京贺礼,参加定都大典,俨然把自己摆在藩属国的位置上……”
&esp;&esp;张九娘轻声细语地说道,柳眉也是飞快地蹙了一瞬,“其实,那些旧党的反对也不无道理,大义名分,无形无影,却又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是微妙,容不得丝毫的触犯。一旦被亵渎,想要再塑造便几乎再不可能了……不管陛下再怎么想要去新京游玩,他以这样的身份前去,便等于是把大义让给了买地,从今往后,我敏朝便只能自认是买地附属的藩国——至少,京城许多百姓,便是做这班想的。”
&esp;&esp;“这出使之事,算是把许多人最后的幻想也给戳破了,多少还怀着扶正救国梦想的儒生,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般到处游荡,饮酒闹事,要去皇陵祭拜,甚至是去冲击西山煤矿,认为西山重新采煤,破灭了祖坟风水,才让陛下做了如今这样不智的决断,说陛下……是鬼迷心窍的都有。”
&esp;&esp;毕竟是编排皇帝,张九娘的音量一降再降,几乎是和卫妮儿耳语着,而卫妮儿的神色也越来越肃穆凝重,“自从冲撞奉先殿的大逆案之后,这一次南下贺喜,算是把京城中最后的激进护道党,都给激出来了!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对此,陛下难道就没有只言片语么?”
&esp;&esp;“要知道,他南下一行,可要带走不少护卫、官吏,京中坐镇的精兵也要带走小半,正是内力空虚的时候,倘若不在事情有所处置的话……这使团刚一南下,恐怕……没准有心人,就要在后方闹出事情来,生出大变——怎能不早加预防一二呢?!”
&esp;&esp;第960章 夯货鲁二
&esp;&esp;“来人喽, 来人喽,有没有想往南去闯荡闯荡的?今日午后都到我鲁二哥院子里来,咱们街坊的兄弟,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好样的,俺老鲁给大家伙踅摸了一条发财的路子,有把子力气的弟兄都来哈,必不能坑了大家,这一趟跟宫里队伍一走, 便是不在南边落脚,照样返回来, 抛开吃喝,好说也能落个十两八两银的——”
&esp;&esp;伴随着‘铛——铛铛’这有节奏的敲锣声,浑厚的青年嗓音从拥挤着的院门前去远了, 土墙、篱笆墙上方冒出了好几个黑压压的头颅,好奇地盯着这一帮人消失的方向, 平时虚掩着的门扉也被推开了,东西厢、倒座南房都有人探头出来张望,“这个鲁老二, 又作兴出什么幺蛾子来了?他那老母亲这是终于松口许他出门闯荡了?”
&esp;&esp;“这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儿,实实在在是个莽汉夯货, 他母亲把他拘在身边也是用心良苦,这鲁老二,倘若不是家里管教得严谨, 怕不是早混进那些所谓帮会里去,叫人哄着沾了嫖赌?也是他娘这些年终是老了,哥哥嫂嫂巴不得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不来分家产——他呀,是早就想去南边见识见识了,只是之前毕竟被牵绊住了脚,就不知道有一点——这鲁二平时往来的师兄弟一大帮子人呢!难道还不够他们结伴南下的?还要再招人?这我却不知道他们是有什么盘算了!”
&esp;&esp;虽说京城居,大不易,这些年伴随着各地的灾荒以及新政,京城的人口流动得也很迅速,外地来投亲靠友,小有身家的灾地百姓也有,本地这里一无所有,勇于南下闯荡的人口也有,但京城毕竟是首善之地,尤其是世代居住此地的百姓,轻易也不愿动弹,这几年日子也算是越过越好。
&esp;&esp;尤其是家门口这条小路,街坊邻居们一合力,换成了碎石子水泥糊面的清水漫道,又经过衙门的组织,修了一条暗渠,施行了严格的污水分流之后,城南一角这大杂院区,住起来比以往要舒服得多了,老街坊们更是很难理解那些舍家舍业去南面的人,这破船还有斤钉呢,破家值万贯,京城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还和鲁二这样折腾着要到南面去的,在他们心里都被评价为‘不稳重’,‘不是老实过日子的材料’!
&esp;&esp;倘若是以往,哪怕是敲锣广告,这样出乖卖丑地招人,街坊响应鲁二的必定也是寥寥,只会当成言谈间的笑料,但这市井百姓,也最是爱凑热闹,这不是近日皇帝都要亲自南下,这是满京城热议的事情,鲁二这一说‘和宫里队伍’,众人哪有不好奇的?当下也顾不得平日里是怎么暗地里排揎议论他的,两两从自个儿的小房子里探出头来,和左邻右舍低声讨论着鲁二的邀请,“他那有什么好事?我是不信,真有好的,他那帮子师兄弟不上赶着?他成年累月在主家过活,有什么好事能想着咱们街坊?”
&esp;&esp;“虽是这个理,可毕竟也是吃过见过的,没准就有什么发财的路子呢?你们当家的也是膀大腰圆,是条汉子,何不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