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4节(2 / 6)

是匪夷所思,而买活军却接连不断地拿出了仿制品,纵然比较粗陋,价格又极为昂贵,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自产品……如果说世上有人还对买活军的工业生产能力有所不满,那他的心也就实在是太高了。

&esp;&esp;但上过专门学校的内行人都知道,光光是安全生产事故,本地的案例就足够开一个月安全讲座的,小型事故,什么钢水包破裂、高炉倒塌爆炸,什么工人跌落皮带,什么人手被机器卷入……层出不穷,事故就没有少过,而许佑华如今是可以理解了,工业生产的一系列环节里,只要一个环节出错,那就是大事故,就会带来样品的瓶颈。许佑华也不由得对买地工业的未来感到忧心了,“大工需要时间,数量也始终是有限的,感觉就算咱们这船能去到羊城港,将来的产量也很难上去……而且,之前吏目参考上拟订的工业生产目标,怎么看都怎么有些好高骛远了,觉得不太现实,难以完成呢!”

&esp;&esp;他所说的,是之前打下江南之后,《吏目参考》所刊登的,由谢六姐和中枢衙门共同拟订的《江南新土发展纲要》,其中针对工业生产的几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目标有,‘五年内普及计时钟表自产’、‘八年内普及自行车’、‘十年内完成主要州县官道水泥化’等等。

&esp;&esp;当时大家看的时候,还觉得时间也未免列得太宽绰了,六姐似乎过于小心,可这会儿,许佑华经验逐渐上来了,才意识到即便是如此的目标,其实对于现实来说也是有点儿太理想了。很多事,尤其是工业上的事情,规模非常重要,真不是想当然拍脑袋能解决的!别看羊城港是如何美轮美奂,甚至出现了钢筋水泥的多层小楼,但很可能川蜀一带要在八年内普及良率合格的自行车都是困难!这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大工的培育速度,远远跟不上领土的扩张速度,以及因此暴增的工业品需求那。

&esp;&esp;“你小子担心的原来是这个?”

&esp;&esp;许佑华最终采纳了张组长的评级建议,把这一次的运行事故评为‘极度危险’,并且在叙述中没有把评级责任完全划分给张组长,这是让张组长颇为满意的一点,也让他对这个小文书多了几分亲近,认为他不是那种争功诿过、偷奸耍滑,把这些恶习刻进骨子里的读书人,他言语间比之前要真心了不少,失笑道,“其实这倒真还行……你从前家里是上私塾,后来见风色转了,才让你学新学的罢?”

&esp;&esp;这没什么可否认的,的确是许佑华的发展轨迹,他家里是武林的小地主,从小上私塾学四书五经,这是人人都做的事情,后来武林和买地联系紧密,许佑华家里受到风气熏陶,就让他也多读新学,后来甚至设法去买地进修,许佑华虽然没有数理的突出天赋,但毕竟熟悉买地的风气,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会填写买地的表格,这样,船厂成立时,他便考进来担任了文书一职。

&esp;&esp;张组长笑道,“像你这样的读书人,是不晓得的,做工匠需要的天赋,和读书人需要的未必重合,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往往都有一点数学上的天分,要说多会做题,那不至于,但很多焊、车、刨、削的技巧,一学就会,民间工匠,真有进了专门学校,得到真传之后,年内成为大工的!要不然,你说这电焊技术才普及多久,怎么就出现这么多焊工了,我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esp;&esp;他对于大工的供应前景还比较乐观,但要说别的,张组长就有点儿摇头了,一边聆听着甲板下的动静,一边轻声说,“便是这蒸汽明轮船,有过这一次试航,后期出良品也是有信心的。只是……要再进一步,达到六姐的设想的话……”

&esp;&esp;许佑华微微一惊,“您认为很难么?”

&esp;&esp;张组长努了努嘴,没有说话,但表情是显然的。许佑华还想再追问究竟时,梯子那里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动静,钱芳英手脚麻利地爬上甲板,大家被这一打岔,立刻就忘记了这无意义的闲谈。“确认没问题了?”

&esp;&esp;“就算有,现在也看不出来。只能走着瞧了。”

&esp;&esp;钱芳英揉了揉眼睛,“我要去休息了,之后的航程,我和张总要轮流值班,监听轴承异响,你们也得多留心了,那个声音不是很大,要在规律中找出一点不规律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你们说——”

&esp;&esp;这很显然是全船都要注意的声响,但钱芳英素乏言语,难以形容,片刻后干脆放弃,直接去打水准备洗漱休息了——她就明显是个大工的料子,性格中那股子执着执拗的劲儿是一目了然的。许佑华对她多少有点发怵,也不敢追着请她形容,但又不得不和她搭话——表格还要钱芳英签字呢,手足无措,追着钱芳英走了几步,看她去打水,又不好跟,站在那里有点儿可怜样子。还是钱芳英洗了手自己回来签字,其实说实话,钱工不算孤僻,只是有点儿古怪罢了,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和他们搭话,“刚才你们说的,我都听见了,我赞成张组长,明轮船只要能跑到羊城港,良品率就不会是问题。”

&esp;&esp;这对武林船厂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许佑华精神一振,既然说起这话了,又很快联想到下一个问题,“那照钱姐您看,要达到六姐的设想——”

&esp;&esp;钱芳英也没有说话,而是和张组长一样,努了努嘴,一样做出了十分负面的表达,她把铅笔交还给许佑华,有些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一次,如果能平安到达羊城港的话,什么大图书馆、大博物馆、大超市,我没什么兴趣,要我说,我倒是想顺便去一次鸡笼岛,到大工厂里去瞧瞧……”

&esp;&esp;第986章 钱芳英不担心献礼号

&esp;&esp;要说起大工厂, 如今各地的厂子,要能以大来形容的, 就得往南边找了,或者是北面有铁矿的地方,或许也能见到钱芳英所想的大钢铁厂,鸡笼岛、吕宋这些有铁矿的地方,也有不少厂子,其中的员工和矿工不同, 虽然地处偏僻,但待遇很好,基础设施非常完备,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厂子, 往往有一个成型的小镇,什么发电机、灯泡、幻灯片、医院、罐头……总之, 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很齐全,有些东西, 甚至要比一些原本繁华的州县还要来得普及。

&esp;&esp;比如幻灯片,在什么州县都要收高额门票,算是奢侈品,但在厂区小镇, 那就是居民福利,厂里会定时发票的,工人按各自定级领票。还有镇上的医院,工人去看也完全不花钱, 药品配额也是充足,这就要比很多地方医院都强多了。说起来,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那些药材产地, 他们肯定也愿意优先给厂区供货,因为厂区这里也有一些机动名额,可以和他们交换,提供给他们钢材、水泥、发电机这些紧俏的商品,这种程度的交换,也是衙门默许的。

&esp;&esp;想要富,靠厂区,在如今的民间,都羡慕进厂做活的人,尤其是衙门官营的大厂,总有福利,武林船厂在武林已经算是热灶头了,但整个武林的工业都还在草创期,武林船厂不过是矮子里拔高个罢了,许佑华听钱芳英这么说,倒也向往起来,笑道,“那是,我们若能去参观一番,也能跟着开开眼,见识一下大船厂的豪横!”他这是完全把钱芳英说的大工厂当成是鸡笼岛一厂了,“我还能跟着蹭到厂医院去开药!”

&esp;&esp;他这说的是大厂让人眼红的又一个福利了,要知道,如今缺药也是民间比较头疼的事情,现在能看得起病的人多了,而药,不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