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宗教的威力,是我没有想到的。”
&esp;&esp;她不得不对张坚信承认,甚至有些迷惑,“他们真就一点也不相信道统,精神空虚到宁可去相信宗教吗?”
&esp;&esp;“你报告里说,这或许是因为缺少了具体行为规范和精神激励制度,但是……”谢双瑶的眉头皱起来了,“这些完全扫盲,甚至可以说文化水平很高的吏目群,他们也如此饥渴于行为规范……这里女吏目说实话是我最不能理解的,难道少了《女诫》、《女则》,她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esp;&esp;“您的自我意志太坚定了,以至于无法体谅人类的软弱。”
&esp;&esp;张坚信的回答则完全体现了他在谢双瑶心底的检定评级,“或者说,恕我大胆猜测——您从小成长的那个宇宙中,也一样缺失了长期的性别典范建设,以至于您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丝毫认知。
&esp;&esp;从您的施政中,我可以观察到许多本能的模仿痕迹,我推测,许多您推行的政策来自于元宇宙的再改造,正因为您在这方面没有一点儿布局,所以我才得出如此的结论:
&esp;&esp;虽然,从事实来看,人类的确需要典范建设,但这方面的工作在元宇宙也几近空白,所以您连一点准备工作都没有布局,甚至完全忽略了这方面的需求。”
&esp;&esp;“然而,人性共通,事实如此,绝大多数时候,人类需要一个庞大的声音告诉他们,到底该如何生活,如果他们从您口中没有得到这样的指导,那么这个时代始终就缺乏最主要的声音,他们难免会转向于宗教。”
&esp;&esp;“或许这违背了您的本意,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工作——这是知识教也无法代劳的范畴,您必须亲自大声地告诉所有人,您需要他们怎么样去具体的生活,并非是空泛的口号。
&esp;&esp;何时成婚,生几个孩子,找什么样的配偶,从事什么工作,甚至死了如何归葬……从生到死,具体而微,人们渴望知道新的标准——什么,才是在新华夏,在买活军处,最理想的人生!”
&esp;&esp;第1060章 15个孩子
&esp;&esp;人生在世, 真的需要一个外力来给自己强加以一种标准吗?
&esp;&esp;谢双瑶不会说她工作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快乐,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两辈子为人, 她早已悟出了一个道理:所谓的人生, 90都在忍耐、蛰伏、积累, 不快是家常便饭, 这是难以回避的事情。人所能决定的, 只有剩下的10,你完全可以因为这10的不同, 而获得全然两样的体验。
&esp;&esp;从求学开始,不适、克制就如影随形, 工作之后, 更不可能事事都遂人心意,尤其谢双瑶还在非洲这里,她要处理的局面, 打交道的种种关系, 和国内比只有更复杂、更□□更残酷。
&esp;&esp;在穿越之后那就更是如此了,谢双瑶绝不会说自己对如今的工作成果就完全满意, 有时候她甚至会有意地去关切一些她拯救不了, 无能为力的人,让自己不至于完全沉溺在身边的赞颂之中,客观地看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有很多她认为十分该死的人, 谢双瑶也得让他们活下来, 还要确保他们活得很好。
&esp;&esp;就算是天子,也不得自在,‘快意事做不得一件’!对这一点,谢双瑶是早已接受的。不过, 即便如此,张坚信所提出的建言,还是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不快,因为这完全违背了她个人的喜好,甚至对谢双瑶来说还有点讽刺:她本人就是规矩的叛逆者,背离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结果有一天,屠龙的少年成为恶龙,现在要她反过来给一个获得自由的群体来定规矩了?!
&esp;&esp;如果按她的本心来说,谢双瑶对这世上所有千奇百怪的选择,只要和她没有关系,也不违背她个人的准则,井水不犯河水,她就根本没有干涉的兴趣。同性恋,可以,不婚主义,随便,开放式关系,只要别把我扯进来就行,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完全选择他喜好的人生,别人何必多管闲事呢?
&esp;&esp;她推崇的原则,从买地的婚俗也可以看出来了,‘充分知情,自由博弈’。谢双瑶认为,这是一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一个人怎么活是自己选的,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旁人无法代劳。反言之,设若有人想通过婚姻获利,那也是他的自由,他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寻找交易,这是政府完全无法干涉的领域。
&esp;&esp;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寻找一条获利最丰的道路,这是人性的本能,扫盲班也能启迪多数人的智慧,而且还有那么多奋发向上、成就斐然的女吏目,经过数十年内的栽培,女性在各行各业也已经崭露头角,各有作为。有本能、有示范,有平台,难道这还不够吗?
&esp;&esp;在她看来,如此优厚的条件业已完全足够了!但可惜,事实是打脸的,甚至不是平民百姓,而是经过挑选的吏目更士,都有向知识教靠拢的强烈意愿,虽然他们自己或许没有明确的意识,但这无疑已经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谢双瑶给予的宽裕条件,的确还不够,精神领域依然空虚,依然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
&esp;&esp;“只要标准存在,就是有意义的,不论是愿意遵守的人,还是想要背离的人,都需要这样一根顶梁柱。愿意遵守的人,可以从戒律中得到遵守后的满足,那些生性标新立异,不在乎权威的人,其实也需要权威的存在,来判断自己背离主流的尺度,确定自己的分寸,并从叛逆中获得满足。”
&esp;&esp;“标准的缺失,令双方都感到空虚和茫然。社会组织中的人,寻找标准,或许是一种本能。完全无视标准,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天赋,这是自幼即埋藏在躯壳内的厚赠,这样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成就。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esp;&esp;张坚信的解释,让谢双瑶有些将信将疑——她知道自己大概算是有这种天赋的人,谢双瑶从小到大当然也接触过一些社会的规训,但她从未受到丝毫影响,对自己有片刻的怀疑。张坚信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谢双瑶是没有带上任何思想烙印的,她在买活军中推行的思想,根据张坚信的观察,既没有对规训的痕迹,也没有对规训的叛逆,而是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布局。
&esp;&esp;从天界的仙画资料来看,天界当然是存在婚姻的,这就一定存在关于婚姻的标准,而谢双瑶对这种标准并不遵守也并不叛逆,可以推出她从来没有片刻把这种标准放在心上,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来对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定义。
&esp;&esp;这……是很少见的品质吗?感觉不应该是人人都有?真的有些人的精神领域会需要别人放进去的一根标杆,甚至因为标杆的缺失而产生迷茫吗?
&esp;&esp;人类的心理,有时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玄妙领域,然而事实就摆在这里,和谢双瑶预计的,不但差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社会心理学也太复杂了……这让理科生很难办啊!
&esp;&esp;她原本以为,新道德体系的空虚感,在男性身上会体现得明显一点,毕竟你看那些嚷着‘新伦理’的学子还是男性居多。女子这里,突然间获得了这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