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新工队,能把家小囫囵带到江北的流民,百中无一。多数家庭都损失了一到两个成员,因为饥饿、颠沛、疾病……死人的理由是很多的,活下来的理由则很少。当他们终于来到工地,吃到了工地给的口粮,就着咸鸭蛋大口大口地扒白米饭,尝着盐味丰富的辣椒酱——
&esp;&esp;当他们饱餐了一顿,幸福地捧着肚子,靠在稻草褥子上,透过帐篷门眺望着朦胧的星光夜色,注视着远方江岸对面,那隐约的光晕,犹如见到了近在咫尺的天界时,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这眼泪,是为了自己的饱腹而流,还是为了失去的亲人,为了不可追的过往而流。
&esp;&esp;这是要怨怪也无从怨怪的事情,可也是无法不悔恨不遗憾的事情,在饥饿和战乱中所度过的心惊胆战的一年又或者是几年,明明才过去不久,可记忆却变得模糊而遥远,和江对岸的乐土一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似乎都触手可及,却又似乎一辈子都再回不去到不了。他们没有充足的文化素养,找不到一句话来形容这复杂的心情,只是在这一刻,不约而同般,逐渐地潜入了同一片情绪的海洋,在灯火之中,眺望着发光的江岸,在黑暗中次第悠长地叹息。
&esp;&esp;“都过去了。”
&esp;&esp;不知是谁说,他的声音虽然低沉粗豪,但却也满是哽咽,这句话与其说是要说服别人,不如说是要劝服自己。“都过去了!且看以后吧!”
&esp;&esp;真过去了吗?能过去得了吗?人群中传出悉悉索索的动静,突然又有人问,“中原道……老家那里……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esp;&esp;是啊,他们极其幸运地逃离了的家乡,那饱受旱灾虫灾瘟疫困扰的多灾多难的土地,还有留在其上的老乡们,以后……又会如何呢?
&esp;&esp;这不是他们能关心的事,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本事,甚至或许多思考一点儿,还会引来旁人的嘲笑,认为他们想得也未免太多。可在这一刻,当大家都在帐篷内试着入睡的时候,当不知有谁从怀里摸出了一片树叶,呜呜咽咽地吹起了荒腔走板的《锁南枝》时,这些疑问,不免也伴着泪水,映现在每个人心间:家乡的未来,将是如何?家乡的过去,又该如何释怀呢?
&esp;&esp;过去的一年里,有多少不该死的人死了?那些被杀的富户,那些被牵连的百姓,当真个个都该死吗?那些饿死病死的被杀的失散的家人——他们又有谁是该死的呢?
&esp;&esp;可该怎么办才好呢?这是天要收人,又堪怪谁呢?营地之中,鸦雀无声,只有那幽咽的曲调,断续地向着,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歌声,好像是那失散已久的乡邻,推了推草帽,从浓眉下狡黠地投来一眼,故意捏着声气唱着,“太无情——罚奴磨麦到天明——”
&esp;&esp;这歌声飘飘荡荡,忽而在前,忽而在后,一会儿幽怨,一会儿缠绵,像是一支不甘的手,抓着灾民的脚脖子往刚逃出的深渊里拖,又像是母亲温柔的拍抚,在久旱而干燥的夜里,苦中作乐地哄着他们入睡。
&esp;&esp;灾民们断断续续地睡着了,逐渐地把战乱的回忆,和对过去的追缅,在梦中飞快地遗忘,只有那根深蒂固的饥饿感留了下来,很多人对此感到费解,但这的确是事实——这批中原道的流民,即便在江北道暂时安稳了下来,也表现出极高的迁徙热情。
&esp;&esp;他们通过扫盲班考试,同时也因为长时间的停留证明自己并没有携带疫病之后,便都积极地迁徙去了南方,尤其以南洋最为受到他们的青睐,压根不需要衙门鼓励,反而争相自发踊跃而行。很快就在安南一带成了气候,开辟出了若干水稻农场,其中涌现了很多农务专家——甚至,他们还和分布在南洋的客户人家,发生了很良性的反应,以至于引起了南洋委员会的注意……
&esp;&esp;第1098章 昆顺走廊
&esp;&esp;“怎么,这都隔了多少年了,居然还能叙得上亲戚?我听着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esp;&esp;郑地虎有些不可思议地放下了手里的报告,“新鲜,要不是这码子事,我还真不知道呢!这客户人家的根子,真是中原老地?那他们当时干嘛南下呢?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怎么还能知道的?”
&esp;&esp;“族谱虽然说是都烧了,可那也只是能搜出来的,搜不出来,夹在包袱里带走的也有,记在脑子里的也有,就算记不清具体的辈分了,郡望、堂号,这个是从小看着牌匾看到大的,哪能轻易忘记?只是说这些年来,他们都分散居住,说这些也没必要罢了。”
&esp;&esp;在他下首,莫祈平相当从容地回答着郑地虎的问题,他已经可以很熟练地使用‘郡望’、‘堂号’这些冷僻的词汇了,连语气也和土生土长的华夏百姓没有什么区别。“等到这些中原道的移民一下来,双方互相一打问,也不知道是谁先提起的,立刻就开始认亲联宗了。”
&esp;&esp;“怎么联?还是按族谱来,找到实在亲戚再联?”
&esp;&esp;“只要郡望相去不远,这就能联了。”莫祈平看了郑地虎一眼,带些打趣地道,“我看总督大人府上,从前也是这么联的吧。”
&esp;&esp;要说十八芝还在当大海王的时候,郑家在福建道闽南一带,的确也是如此经略的,郑地虎也不生气,哈哈一笑,纠正道,“那也不至于这么夸张,还是要同姓、同祖籍才能联的,否则,吃相就有点不好看了,是要遭人笑话的。”
&esp;&esp;“这不就是了,如果不遭人笑话,哪怕老家隔了十万八千里,也不是一个姓,只要有需要,也是可以联宗的。”莫祈平慢悠悠地说,“如今的南洋,又有谁会来笑话这些新百姓呢?这些初来乍到的百姓,正是要抱团立足的时候,当然是想怎么连就怎么连了——还真别说,这联宗效果是真不错,您一向的一个担心,说不准还真就迎刃而解了。”
&esp;&esp;“你是说——”郑地虎也立刻明白了过来,不过他说不上喜出望外,的确是松了口气,但也不无忧虑,“但还要看六姐怎么想……联宗什么的,不是宗族又冒头了吗?六姐未必就真很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