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4节(1 / 5)

&esp;&esp;第四,则是变卖家产,隐姓埋名,到买地来重为新生的——这样的人为数不少,只是平素里并不和我们旧人来往,也就先不提了。”

&esp;&esp;这第四种来路,随意一想,就知道其出身的家族,必定和张天如所说的那样,身负‘原罪’,起家是说不清的,甚至从前纵容家人,在乡间多有案底,为了避祸方才会如此行事。说到这里,三人都是有些不屑之色,黄幼元大概也是想到了张天如,又冷哼了一声,自言自语地小声说了一句,“这张犬虽然也偶有所言不虚的时候,但立场仍是太偏激。”

&esp;&esp;洪亨九自然不去驳斥他,只做未闻,又道。“这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其实还是第二类,只要亲善买地,帮助接管,许多都可保有原来的职司,或者先暂时留用,等到完成消化之后,再降级调任,未来只要通过考核,至少保证调任时的职级这并不难,要升迁么,自然不比买地的嫡系那样容易,但也不是说就全然不能了。

&esp;&esp;买地那里,旧朝官员如今职位最高的,还有徐子先呢,他的职务,相当于礼部尚书了,是教育部部长——只是徐老师年事已高,不常在人前走动了,这个部长多数有点儿荣誉的意思。”

&esp;&esp;毕竟是两朝为官,想要入阁这是有些难的,尤其买地的官制不同,权力还是高度集中于六姐一人,一部尚书,基本已经算是最高的官位了,洪亨九以徐子先举例,黄、卢也不得不承认,谢六姐在用人上,不算是太歧视老进士。洪亨九又道,“不过,我们这样的二朝官,是明说了的,考核的时候必然要注重道统这块,平日里行事,也得更加谨慎,都要比着规范来的,倘若还要维持旧式的习惯,哪怕和法律不冲突,但想要在仕途上有进步,那自然是想都别想了。”

&esp;&esp;这就牵扯到了两人最关心也是最犹豫的一块了,同时,正因为这是官场上心照不宣却并无明文的规矩,没有至交也很难打听,黄幼元在椅子上变换了好几下姿势,不由问道,“亨九兄,你家里——”

&esp;&esp;洪亨九苦笑道,“说来也是侥幸,我家贫,只娶得一房妻室,没有什么妾室,孩子们也还幼小,因此竟没有什么触犯规矩的地方,不过是把女儿送去上学,又让我太太出门谋了个差事罢了。又把那道统学得很好,手上的事务,料理得也还不错,故而十几年下来,毕竟也混了个经济厅长来当。

&esp;&esp;不过,年岁摆在这里,要想再往上也有些难了,据兄弟所知,品级上能比我更上一步的,除开徐老师之外,也就只有一个情报局的黄锦副局长,这位也是副职,主官还是买地的嫡系。”

&esp;&esp;厅长这算来是四品高官了,再往上一步,三品大员,这就不是单靠能力,需要机缘时势相助。算起来,洪亨九在之江道陷落时,是布政使参议,这是从四品,几年来还给他进步了一点,在买地以他的出身来说,这就足见能为了。

&esp;&esp;卢、黄两人忙赞了几句,只是他们两人,性格刚直,都不是那等花团锦簇的性子,话说得干巴巴的,自己都有些尴尬,好在洪亨九也不介意,含笑又道,“要说重走这仕途,兄弟我还能有些浅见——除了谨小慎微,比着六姐定下的规范行事,叫人挑不出毛病之外,再于公事上,那就是四个字——公事公办。哪怕是卖弄人情,也要在规矩之内,规矩内,无事不可办,规矩外不得越雷池一步。”

&esp;&esp;六姐所定的规范,这是大新闻,卢、黄二人尽知的,这一套规范并非他们所能接受的——不说别的,就是那婚龄还要拖得更后,就让他们很不适应,还有成婚后分家,以及(隐形符合喜好的)重女轻男等等,在在都是违背了自小便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一想到要完全按这套东西过活,就如同让他们背过头大骂儒家经典一样,比杀了他们都难受——对了,倘若入仕的话,从此之后,儒家的观念,在家中自然是不许提的了,这些时日来,京城中常见的忤逆之相,此后在家中岂不是要成为常态了?!

&esp;&esp;若说这前一句,让人禁不住摇头,心生厌恶的话,那么,这厌恶有多少,这后一句,卢、黄听起来,喜欢就也有多少。他们这两人,都是能力过人的实干派,最厌恶人浮于事、敷衍塞责、勾心斗角不务实业、沆瀣一气一门心思捞钱的风气,买地务实精干的官场风气,是久曾让他们羡慕的。

&esp;&esp;卢九台更能变通一些,还在朝廷里混着,黄幼元的辞官,其实和敏朝危在旦夕却仍不思悔改的官场风气有很大关系,私下曾对卢九台说过,‘我厌党争久矣,两派人粉墨登场,直如跳梁小丑’这样的话。

&esp;&esp;听到洪亨九说起,在买地只要用心办事,不说升迁,至少能保住自己的位置,不免也都有几分向往,只是这向往,也并未强烈到奋不顾身的程度,一思及在买地入仕,要忍受的种种重负,因此对自己生活的改易,要新学的那些规矩,新参加的那些考核……又有点打退堂鼓了,都是叹道,“我们这边年纪,也是垂垂老矣,还要从头再改,剥一层皮,这苦怕是吃不了了。”

&esp;&esp;“其实都有许多旧进士,也和你们一样,他们多是栽培后代出仕,自家便经营些小买卖——买地文华昌盛,也有他们的功劳。”

&esp;&esp;洪亨九对他们的迟疑毫不意外,据他所说,出仕率最高的,大多就是他说的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第一类进士,在敏朝都坐不稳官位了,更何况是在买地?就是第二类、第三类人里,也有实在受不了买地官员繁重的工作量,以及完全彻底改变的活法,最后还是辞职出来的。

&esp;&esp;既然买地没有买田做地主这个说法,不做官,也总要操持些别的行当,才能维持生计,因此这些进士除非是年岁太大了,大多也都在做事,他们是要脸面的,绝不可能去做雇工,如此,自家开些铺子,便成为所有人的选择了。

&esp;&esp;这些铺子以书画铺子为主,毕竟都是一路考过来的,八成以上,这些书画铺子都兼营自印,有印教辅书籍,给自家同时开的补习班用的,也有因话本子发卖的,“只要是些奇情故事,并不针砭时弊,或者宣扬那些明显抵触买地民俗的旧习俗的,衙门也不怎么管!现在写小说反而成为大业了!民间的话本子里至少一两成,我看都是老进士写的,最是那些古板油腻,板着脸宣扬德教,闻着一股陈腐气的,嫌疑尤其大!”

&esp;&esp;洪亨九说到这里,也是哈哈一笑,又对黄幼元道,“幼元兄,以你的才具,其实就是不再入仕,要谋个生路也不在话下,哪怕为了张犬的缘故,不写小说,你这个补习班,也完全可以再开下去,旧式进士都是出了名的会读书,名士更是好招牌。买地的百姓颇认这些的!

&esp;&esp;更不要说,你诗画双绝,也是画坛名家,如今买地各处印刷品都很便宜,销路也是极佳,很多画家都去研究版画——这版画是最不容易盗版的,也很能激起读者收藏的兴趣,对于大印厂来说,精美版画就是销量的保证,润笔费非常高昂,而且作起来总比画工笔花鸟,又或者西洋油画要容易,那些西洋来的油画匠,纷纷都要改行来画这个,倒是不耐烦画油画了呢!”

&esp;&esp;黄幼元的确是琴棋书画都有专长,诗文也是一绝,更是精通天文地理,连买地特科都是略略一学,便可开班授徒的通才,卢九台听了,也是点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