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83节(3 / 4)

得往好了学,和赢家学呀。

&esp;&esp;黄贝勒来了塔尔巴哈台之后,倒是比以前要好学无数倍,真正能沉下心来看书了,随着手下势力越来越复杂,他的核心依靠反而逐年削弱,他对买地道统的钻研也就越深,竟是想方设法地通过通古斯来获取和道统有关的书籍,仿佛成为了道统的狂信徒。

&esp;&esp;这几年,更是下令让扫盲班也教授道统,不管那些百姓牧民懂不懂,反正先把道理灌输进去,甚至还有想去找知识教祭司来塔尔巴哈台的——不过,这个主意,一来如阿敏等人,反对得很厉害,二来知识教暂时也还没有愿往塔尔巴哈台来的祭司,或者说通古斯没把话传出去,那边并没给回信,这个念头,也就暂且搁置了。

&esp;&esp;“如果不学买地的道统,咱们在塔尔巴哈台也支持不了二十年……不,甚至再有个五年、十年,就得狼狈逃窜而去,长久不了。这里头的事情,等黑子回来,你再问他吧!”

&esp;&esp;只是,要把这些道理和阿敏说明白,那一两个时辰可都不够,见阿敏已有被压服了的姿态,大概是不会再提起那极为不智的调拨内讧之念了,黄贝勒也懒得和他多言,只把活儿往前去通古斯尚未返回的佟黑子身上一推,因道:

&esp;&esp;“总之,该如何行事,书中自有道理,如今我们都依从买地道统作为纲常,你要有所建言,不如先去把道统第一册 咂摸出个味儿来,再来和我谈!”

&esp;&esp;见阿敏满脸紫胀,一副着急而又无言般的模样,黄贝勒也有些好笑,板着脸道,“你自来不好学,这可不行,便是在大汗面前,他老人家也要说你,还不快下去,把书本捡起来,好生地读去,汉字不拾起来的话,恐怕连教材都看不懂——如今女金文的道统课本很难找,能弄到的都是鞑靼文字,你看着也吃力,再不学,把原本的都忘了,那就更愚笨了,去吧!”

&esp;&esp;阿敏的确是最不喜学习的那批人,虽然聪明劲儿是有,但实在很难沉下心来,故而每每被催学习,都是百般不愿,见黄贝勒发话让他下去,如蒙大赦,立刻夹着尾巴告退溜走,甚至不敢发愿赌咒,说自己会如何如何进步云云——这也算是对自己很有些了解了。

&esp;&esp;黄贝勒见他溜得这么快,也是忍不住摇头:也好,这么一来,他能老实上一两个月了,在此事淡化之前,可不敢到自己面前规劝这个规劝那个,当也不会针对阿尔泰来归附的新部落。

&esp;&esp;这也算是给自己省了一桩烦心事吧!别的事就尽够操心的了——一想到这里,黄贝勒脸上的笑意,迅速黯淡了下来,在这帐下难得无人的时候,卫拉特大汗,也难得地显出了疲倦和烦心。?“难,太难了……”

&esp;&esp;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举起手捂住了面庞,往后倒在了肮脏的地毯上,双足大张,要不是双手仍然举着,那了无生气,半天也不动弹一会的模样,简直就像是个死人。

&esp;&esp;“大汗,大汗!”

&esp;&esp;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随着帐外的呼喊,一动不动的靴子尖,抽动了一下,黄贝勒一骨碌翻身坐起,双手放下时,又成了那仿佛永远带着喜气和信心的沉稳模样,“出什么事了?阿尔泰的客人这就到了?”

&esp;&esp;“不是,是通古斯——是黑贝子回来了!”

&esp;&esp;传令小兵喜气洋洋地闯进了打仗,“他还带来了南边的客人,黑贝子说,一路上都有报喜鸟跟着他们叫那——南边的客人,有天大的好事,要和大汗商量!”

&esp;&esp;第1212章 牛粪火与铁锅

&esp;&esp;南边的客人, 居然又一次来到了塔尔巴哈台——这意料之外的造访,也难免让这小小的镇子,顷刻间就沸腾起来了,人们顾不上遗憾商队行进的缓慢, 而是纷纷从居所涌出, 好奇地看着面生的使者, 在黑贝子的陪伴下, 浏览着狭小街道两侧,不多的土屋,同时用娴熟的汉语,飞快地交谈着。

&esp;&esp;“这里同时也是各部的过冬草场,以及苜蓿、燕麦田所在……我们到塔尔巴哈台之后, 选了这处气候温和、水草丰美的所在,在这里开辟了草田和燕麦田, 也种了糜子和青稞。”

&esp;&esp;“当然还有土豆——玉米在这里, 产量都不算是太好, 黄金豆就不同了, 虽然产量和辽东也没法比,这里的土薄, 但至少能一亩也能收个四百多斤, 那就相当不错了, 能解决一多半口粮问题, 对本地的部落来说,就算是丰收了。往些年, 他们吃的碳水, 也就是土里扔些种子, 来年回来采摘的小燕麦, 连壳磨了粉来吃。”

&esp;&esp;“说实话,我们卫拉特女金,能在本地站稳脚跟,都是多亏了六姐菩萨的支持。六姐菩萨给了我们种子和种田的技术,让我们把丰收带到了卫拉特,大家才接纳我们,又给了我们铁器的专营权,大家这才愿意跟着我们干,让我们成为了卫拉特的当家人。

&esp;&esp;我们距离虽远,但对菩萨的感恩,全都记在心中,没有一刻改变,哪怕身在万里之外,我们也还是竭尽全力地为六姐祈福那,镇上每个孩子,只要进了学堂,都要学汉话,学拼音,学菩萨的道统……路边的牧民,也能说上几句汉话,二十年内,我们想让汉话成为卫拉特的官话——”

&esp;&esp;不管其动机究竟如何,但在黑子口中,卫拉特俨然是买活军最忠心的扈从,忠心诚意,天日可表。也让使者不断点头微笑,似乎对小镇的情况相当满意,尤其是从居民口中,不断传来了“大人、大人”的呼唤声,似乎更证实了黑子的说法,并非是胡吹大气。“不容易,不容易,卫拉特此地,受冰河期影响,气候越发干旱,你们逆势而动,能在这个关口扎根下来,还带动了周边生产力的发展,也是辛苦了。”

&esp;&esp;“嗐!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您竟能明白,我们就忍不住要掉眼泪了!”

&esp;&esp;算起来,今年黑子也有四十来岁了,这个精干的汉子,刚刚解下了跑马时缠头的包布,脸上还有一道明显的污痕:没被遮挡起来的双眼部位,全都是一路奔驰来沾上的尘土,这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更加苍老一些。

&esp;&esp;“要说苦,辽东也苦,原以为吃苦吃惯了的,大不了再吃几年苦,却没想到,卫拉特还能更苦——和您说句推心置腹的话,这要不是跑出了几千里,谁都回不了头,在卫拉特这边,刚过一个冬,我看就有许多人想走了。就是现在,去通古斯那都是得挑人的,有些不能吃苦,心志不坚的,就不能让他们去,否则,去了之后,就惦记上了,不想回来了!”

&esp;&esp;“这——不至于吧!通古斯这都值当惦记——”

&esp;&esp;刚刚离开通古斯没半个月的使者,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卫拉特这里就这么苦?”

&esp;&esp;“都没法说……原以为我们是能吃苦的了,可就说一点,您就明白了,为什么铁锅对卫拉特如此重要——本地没有木柴,丁点都没有,燃料都靠牛粪饼,可那东西烧火不旺,始终还有一股味儿,石锅什么的,根本就热不透,本地人在草原上都得吃生食,喝生水,包虫病且不说了,那牛粪饼烧的石板菜,总有一股屎尿味儿,当地人是吃惯了,可——我们建州人就算原本也是蛮子,但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