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97节(3 / 4)

层小院子,地段偏一些,也就是六百两,就签个契,并不曾提前给他们一分钱,回来有积蓄就能把房子买上,凑不齐钱也不用赔钱,光这个机会那就是极好的!”

&esp;&esp;“大哥说得是!”

&esp;&esp;“别的不说,就这一条,听着叫人心动。”

&esp;&esp;桌上陆续有人应声,也都是差不多的境况:家里房子是有的,可兄弟姐妹数人住着,已是极限,想要成亲非得再另外置办房产不可,父母也帮不上忙,年轻有把子力气,不甘于平平淡淡了此一生,也不愿迁去内陆,因而便来和他们一起混着。可说实话,这么混长久也不是个办法,有这个房子一吊着,很多人就觉得,这袋鼠地或许也不是真就去不得了——关键是还能回来!

&esp;&esp;很多事情,就是少人这么一烘托,这么些人诚心诚意地附和着,别说他们自己了,就连别桌也有食客侧耳打听的。大哥也是说得兴起,便没有细看徐三儿——这徐三儿表情怔然,虽然没有说话,但却不是在听他摆活,驻着筷却是兀自沉入自己的思绪中去了:

&esp;&esp;大哥说的这些,他父亲早就仔仔细细解释过了,甚至八百两这个数,对他们家来说还有第二重含义,是大哥未曾想起的。这八百两,恰好是他为了投资,先后从家中挪用的银钱,如今也成为了他欠父母的债务,徐老爹把话也说得很明白——要么,他想办法把这八百两从大哥他们手里要出来还给父亲,那他以后做什么,父母也就不管了。

&esp;&esp;要么,就上船去袋鼠地做活罢,八百两的辛苦费,会直接给他父母,彼此钱债两清,父子之间,就算恩断义绝也是无妨,得了这笔养老钱,父亲回临城县老家去,看在遗产的份上也不怕兄姐不理会,至于母亲,无非就是多受些白眼,养老上还不至于无人搭理。

&esp;&esp;如果这也不愿,那也不愿,徐老爹便要和母亲离婚,现住的房子,一发卖了——按婚书,他母亲和徐三儿一分钱也拿不到,从此后母子俩相依为命,就在这羊城港颠沛流离好了——甚至自行车也要夺走,徐老爹倒是要看看,到了那个地步,什么大哥二哥,这些弟兄,能帮得上他什么忙不成!

&esp;&esp;第1238章 黑化只在一瞬间

&esp;&esp;生养之恩、父子之亲, 岂是说扔下就扔下的?就如同做子女的,放弃父母,会被千夫所指,做父母的放弃子女, 似乎也是一件绝对违背常理的事情。

&esp;&esp;至少, 在徐三儿心里, 是如此想的, 自从记事以来,他和两边的兄姐,见面次数都是不多,几乎七八岁上,母亲那边的两个兄姐, 便独立出去了,此后也就是逢年过节见一面, 吃吃饭。

&esp;&esp;每每回来, 也都是变着法子要钱, 让母亲愁眉苦脸, 十分作难——她的钱,都是要留给三儿的, 也只有三儿给他们养老, 这几个不懂事的孩子, 还老来讨要, 如何能不让她沮丧呢?

&esp;&esp;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徐三儿自然以为, 自己这个家, 固然也并非十分如意, 父母的性格, 都各有缺憾之处,对他并非完全包容支持,自己也有任性失控,又拉不下脸来道歉的时候——但这种稳定的联系,却不会因为一时的龃龉而有所变动。谁知道,他这样的念头,完全是自己天真的臆想——多少年的情分,居然还比不上他挪用的八百两银子!

&esp;&esp;他父亲居然真因为这么一笔银子,不认儿子——这也就算了,还连多少年的夫妻都不认了,就因为母亲帮着取了银钱,也就变了脸色,要按婚书把她逐出门去,一文钱不给,这婚书,这婚书当年便是那么签的,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还能当真么!

&esp;&esp;怎么衙门这时候反而不讲理了,这些年来,母亲也是任劳任怨,照顾起居,帮着摆摊,不说银钱对半分,如何就要把她从房子里赶出去,还一点不能反对了?

&esp;&esp;这几日来,徐三儿的失魂落魄,有一半是因为父亲的绝情,另一半则是因为对未来的烦恼——母亲被赶出家门之后,也就成了徐三儿的责任,于情于理,他不可能不管母亲,可他若没了自行车,便养活自己都是艰难,带着个老娘,该如何过活?总不能,去码头做苦工吧?就靠那一日三十多块钱的收入,找个住处都困难,不要说管两个人的饭食了!

&esp;&esp;一辆自行车,别看价格从前觉得不贵,可对没钱人来说,就犹如天堑一般,靠自己的积攒,不知道几年才能买上,而且,没了住处,饭食也要自己花钱,不是家里管了,便是做骑车的跑腿,那心情也是截然不同的,从前,一天没活就权当休息了呗,到了那时候,几天收入不好,就该愁着下个月的房租了!

&esp;&esp;倘若只是自己被逐出家门,或者还能保住自行车,徐三儿或许还死倔着不会这么轻易低头——只要爹妈在,家还在,现在再怎么生气,过几个月,死皮赖脸回去住下,他爹还能不认他么?

&esp;&esp;哪怕被逼着签下了借条,也绝不会当真。可徐老爹把话说到这一步,甚至连接下来该怎么操作,都打探得明明白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那就由不得徐三儿不怕了,一夜之间,他似乎长大了许多,当真知道什么叫做为五斗米折腰,曾以为永远不会背叛的兄弟义气,现在也不得不在羞惭中列入了考量:

&esp;&esp;要他去袋鼠地做十年的苦活,最后回来时,连这八百两都没有,他是万万不愿的,既然如此,也只能……说不得……委屈兄弟们一二了,倒不是他怀疑大哥二哥真合伙讹他的钱,但此事仔细想想,的确有很多含糊之处,或许不是不能想法子,把事情的本质扭曲一下,用告官作为威胁,把自己的钱给讨回来?

&esp;&esp;自古以来,学好一辈子,学坏只三天。这徐三儿本来是个实心人,只是因为不愿去袋鼠地做苦工,在懒惰之下,萌发了这么第一个心眼,不几日内,竟已经脱胎换骨,仿若变了个人。

&esp;&esp;之前还有些心虚,认为自己要栽派大哥、二哥诓骗钱财,这是信口胡柴、颠倒黑白,可这几日翻来覆去,把往事细想,又眼看他们今日的表现,竟倒反天罡,已经完全把自己之前的投资失败,当成了被有意做局诓骗所致,不到半个时辰,便把这两个人恨到了骨子里!

&esp;&esp;这众人喝得红头胀脸,对袋鼠地的事情,非常兴奋,他也跟着吹胡子瞪眼、咬牙切齿,这不知道的人,看了还以为他对袋鼠地的将来,有多憧憬呢。实则徐三儿心底反反复复,只是想道,“这两人狡狯得很,心毒!把我害到如此地步,我只是讨回钱来,不足以解恨!

&esp;&esp;要是杀人不犯法,真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把他们两个了了账,这才算是天地间有个公道!一直以来,被这样诓骗的何止我一个?他们平时大方请客,钱从哪里来?却是从我那八百两里出的!”

&esp;&esp;想到这里,更想吃回本了,因此虽然咬牙发狠,但嘴上却是丝毫也不肯停,只觉得能吃回来多少是多少。对于席间众人所说的,反而不太留意——

&esp;&esp;他这是清楚了这招工的来龙去脉,因而如此,可别人就不同了,有些人,身份和徐三儿类似,也是有些小家底,心思活动,跟着两个大哥厮混的小年轻,对于这个机会,都感到心动,因此打听得就相当仔细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