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谢夷上书,说是在江南地界发现了寇氏余孽。
&esp;&esp;顿时在朝廷引发了轩然大|波。
&esp;&esp;当初青州一事,寇氏暗中搞事,却意在复辟前朝,已经引发朝廷震动。
&esp;&esp;谢夷很清楚,皇帝可以忍受吏治腐败,忍受朝中明争暗斗、结党营私,甚至为了分权制衡,他有时还会默许一些事情发生。
&esp;&esp;他唯独无法忍受的,便是大权旁落、正统动摇。
&esp;&esp;寇氏所为,正是打在了皇帝敏感的神经上。
&esp;&esp;之后,连带着在檀州的寇家后人也跟着倒了霉,几乎被灭族。
&esp;&esp;可即便如此,寇这个字,依旧令皇帝忌惮。
&esp;&esp;尤其在如今叛军四起的时候。
&esp;&esp;叛军名不正言不顺,用军队压下去便是。
&esp;&esp;可是涉及到前朝皇室,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esp;&esp;谢夷完全没有提被刺杀的事情,只说是在清溪城中发现寇氏的人。
&esp;&esp;檀州离清溪城不远,谁能担保寇氏不会将子弟藏到清溪城呢。
&esp;&esp;之后,谢夷更是以退为进,说因兹事体大,于是暂驻清溪城,听陛下吩咐再行处置。
&esp;&esp;这话一出,齐王差点把牙齿咬碎。
&esp;&esp;谢夷将寇氏摆出来,反倒成了他的护身符。
&esp;&esp;可想而知,谢夷如果此时死了,甚至是再被刺杀,所有人都会下意识认为是寇氏报仇。
&esp;&esp;而且,在皇帝心里,寇氏被如此打击还未灭绝,甚至还能派人来复仇,只会更加警惕。
&esp;&esp;偏偏齐王还什么都不能说。
&esp;&esp;否则他怎么解释,自己身在上京,却能知道江南的事情,这要追查下去,他勾结江南官员的事情顷刻就会暴|露。
&esp;&esp;甚至江南官员也不能说,否则只会加深皇帝的怀疑。
&esp;&esp;齐王倒也派人试探了几句,却被一名翰林修撰质问得哑口无言。
&esp;&esp;是啊,这种事情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esp;&esp;谁也不能打包票说寇家人就真的死绝了。
&esp;&esp;要是真惹了皇帝疑虑,到时候便不是派巡抚,而是派兵派将进入江南了。
&esp;&esp;如此一来,江南官场便不再可控,对齐王来说,绝不是好事。
&esp;&esp;所以,这种时候,他反而要给江南去信,不仅不让他们杀谢夷,甚至还得保护他,至少在这件事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谢夷一定不能出事。
&esp;&esp;这信传到江南各官员府邸后,不出意外地惹了一地的咒骂声。
&esp;&esp;本以为对付谢夷是瓮中捉鳖,轻而易举。
&esp;&esp;谁知反被他摆了一道。
&esp;&esp;可官员们也没有办法,若是不想和朝廷彻底撕破脸,他们就得老老实实地去清溪城拜见谢夷这位新任巡抚。
&esp;&esp;谢夷只靠这一招,便将攻守之势轻松逆转。
&esp;&esp;柳牧之听林知霁说完,简直是目瞪口呆:“谢兄,果真厉害……”
&esp;&esp;他想想,如果换成是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招,甚至他都不会有谢夷这样的魄力留在清溪城。
&esp;&esp;林知霁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你也是有很多优点的。”
&esp;&esp;“唉,林兄弟你就不用安慰我了。”柳牧之苦笑道,“我几斤几两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esp;&esp;林知霁没有说话,心里多少也有些愧疚。
&esp;&esp;柳牧之是真拿他当朋友,可他却无法全然地真诚相待,毕竟主角与反派天然立场相悖,林知霁站在谢夷这一边,便也只能狠心辜负这段友情。
&esp;&esp;林知霁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只能尽力补偿:“马上便是清明,虽说没法让你回江城祭奠亲人,不过江南水道相连,只能遥祭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