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84节(1 / 2)

其中最为显目的,便是一辆由两头大象拉拽的大辂。

“吼!!”

当大象出现,原本稍微安静的现场立马热闹了起来。

那山呼海啸的声音,让大辂之上的朱棣笑得合不拢嘴,坐在他身旁的朱高煦也嘴角带笑。

“好多的人……”

“这些人比我们国家的人都多……”

“这得有十几万吧?”

“不止,最少几十万!”

“我看最少有一百万人!”

常言人一过万无边无际,而长达数里的阅兵台更是给人一种一眼看不到边的错觉。

在诸国使臣眼中,这是他们见过最大场面的一次阅兵,大明的国力在此刻彰显无疑。

要知道他们刚刚从城中乘车出来时,道路两旁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

也就是说,几十万人在城内,几十万人在城外,这就是世界的中心……北京城的底蕴。

别说一些小国,就连日本、朝鲜、帖木儿、米昔儿、南国等自认为大国的国王和使臣都不由感到了震撼。

“阅兵还没开始,这群人就已经被吓到了,哈哈……”

朱棣爽朗的笑声在朱高煦耳边回响,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万国来朝,二圣同车……此当为千古佳话!”

朱高煦的话,让朱棣的笑声更为爽朗,而他也愈发期待起了接下来的阅兵典礼。

大象拉拽的大辂在万众瞩目下来到了一处特别往高处修建的阅兵台前。

朱棣与朱高煦被人搀扶下车,而朱高煦侧过身子示意道:“长者先请!”

“好,那俺就不客气了!”朱棣没有拒绝,高兴的将俺这个自称都搬出来了。

他们走上了七丈高的高台,高台如一个金字塔,他们父子二人所坐的地方为最高处,接下来则是亲王、公主,再往下是郡王和诸国国王,以及诸国使臣和大明官员。

走上高台,这里面积不过二三百平,修建着一座规模不算大的亭子。

亭子正中是两张椅子,而六部尚书与六府都督则是站在左右。

亭子四周有竹帘遮挡四周目光,保障了通风的凉爽和隐私。

二人入座,鸿胪寺卿见状走到了一个巨大的铜制喇叭面前。

他深吸一口气,随后开始唱声:“天子入座,群臣入班!”

声音喊出,经过训练的军队当即开始由近到远的加入其中,并进而唱礼。

一时间,“天子入座、群臣入班”八个字通过一排排的阅兵台前兵卒口口相传,使得阅兵台上的百姓们得知了阅兵进度。

兴许是紧张,总之百姓们纷纷安静了下来,一些孩童吵闹着,也被家长几个巴掌被打得安静。

距离天子高台较近的百姓们,很快就看到了一辆辆马车上走下了一队队穿着各类服饰的藩国队伍。

即便没有护卫跟随,这七十余国的国王、使臣数量也达到了上千人之多。

这上千人代表了世界上八成以上能被称为国家的政权,掌握了除大明本土外,世界近一半的人口。

只要大明开口,他们完全可以凑出几十万军队来征讨那些不臣服大明的国家。

这群在本国位高权重的人,现如今却站在朱高煦与朱棣所在的高台下,等待鸿胪寺卿的宣召,方可入座。

传承自先秦的华夏畿服体制在经过汉唐的发展,最终在大明洪熙年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洪熙大阅兵

“东洋日本国主足利义嗣,朝贡天朝黄金二千两、硫黄十万斤、赤铜二十万斤、屏风十面……”

万众瞩目下,鸿胪寺卿开始唱礼,首当其冲站出来的,则是日本国主的足利义嗣。

他率领日本使团上前,在众目睽睽下五拜三叩,献上了自己的贡品礼单。

鸿胪寺卿高声唱出日本贡物,结束后再将礼单送至高台内。

亦失哈接过礼单,转交朱高煦手中。

坐在这里,朱高煦可以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地上的足利义嗣及日本使团。

七丈的高度,就好像在七楼俯瞰跪在一楼的人一般,让跪拜之人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让身在高台之上的人徒增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

“日本国忠心侍奉天朝,赐五丈台,列首位。”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开口,鸿胪寺卿闻言作揖,转身对铁皮喇叭传唱。

“赐日本国五丈台,列首位!”

“臣足利义嗣,叩谢圣天子恩赐!”

足利义嗣用三个沉闷的响头结束了自己的流程,并在礼部官员带领下来到离地五丈的高台座位处入座。

“这里的风景,果然与下面的不一样!”

尽管距离天子所在的七丈台还隔着亲王的六丈台,但能坐在五丈台已经足够让足利义嗣感觉到自己在天子心中的份量。

“东洋朝鲜国权知事李裪,朝贡天朝黄金一千五百两,白银五千两,白棉绸五百匹、龙文帘席五十张、人参三百根……”

尚未得到大明认可的李裪,只能以屈辱的“权知事”头衔汇报自己的身份,并念出了自己带来的朝贡物。

他跪在地上五拜三叩,却迟迟没有等待高台上那位的回应。

一字时的时间缓缓过去,就在他膝盖疼痛发麻,整个人汗流浃背的时候,高台上终于传来了声音。

“赐朝鲜国五丈台,列第三位!”

“第三?”听到这个排序,李裪攥紧了拳头,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老老实实的起身作揖,毕恭毕敬的在大明礼部官员的指引下来到了第五台第三位,低于日本两位。

朝日本就在昆仑洲和对马海峡冲突不断,如今朝鲜落后日本两个身位,这让李裪倍感屈辱。

对此,日本国主的足利义嗣则是挑衅又略带轻蔑的瞥了一眼李裪,使得李裪心中屈辱更甚。

“帖木儿国世子兀鲁伯,朝贡天朝汗血马十匹,大食马三百匹,黄金五百两,玉石三百枚……”

跪在高台下,身为中亚霸主帖木儿国未来苏丹,当下突厥斯坦及河中地总督的兀鲁伯心头压抑,他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一天要这样屈辱的给人下跪,甚至自己都看不到自己所下跪之人的一面。

“赐帖木儿国五丈台,列第二位!”

兀鲁伯的屈辱时间没能持续太久,随着鸿胪寺卿唱礼,帖木儿国的位置被宣布,仅次于日本,高于朝鲜与诸国之上。

由于日本在昆仑洲的作为,以及他们时常会前往帖木儿国贸易,所以兀鲁伯还是知道日本国情况的。

在他看来,日本国远不如帖木儿国实力强盛。

如果没有大明,这些国家都应该向帖木儿国朝贡……

想到这里,兀鲁伯带着一丝不自然坐在了位置上。

“米昔儿国国使……”

随着被大明所关注的三個王国国主及世子落座,接下来各国也纷纷站出,对那难得一见的大明圣天子皇帝陛下上贡,并被安排座次。

七十余国依次自报家门,同时唱礼出自家的贡物。

第五台有七个位置,最终落座的是日本、帖木儿、朝鲜、马穆鲁克(米昔儿)、暹罗(泰国)、甘孛智(柬埔寨)、察合台(亦力把里)。

这七个国家除了察合台汗国人口没有突破百万外,其余基本都是人口突破百万,拥兵最少十万的国家。

察合台能坐在这里并非实力强大,而是因为贡物足够丰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