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1节(2 / 5)

座珠光宝气的神仙之城——在印度,他们还抽空去了一趟苏拉特周围的庙宇,浏览了一下印度的建筑,大开了一番眼界,印度的寺庙和欧罗巴的教堂一样,都非常富裕,且不说百姓的生活,光说那些庙宇,还真配得上《游记》中对于东方之城的描述。

&esp;&esp;有个题外话也值得一说——在印度期间,德札尔格还写了一些关于泰姬玛哈的笔记,这座陵墓还在设计阶段,是为了皇帝挚爱的,刚刚过世的妃子而建,悲痛的皇帝出了高价,从奥斯曼帝国聘请了能工巧匠,还有不少匠人是英国人从欧罗巴为他们折腾来的,按照港口流传的说法,如果能够完工,这将是又一座美轮美奂的奇观。而见识过了巴黎、伦敦这些大城市,又旁观了泰姬玛哈规划的学者们,怎么可能会被满剌加这座小城的规划所打动?德札尔格多少有点儿没事找事了。

&esp;&esp;“现在正在挖掘的沟渠是——”

&esp;&esp;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发觉到亮点,才登上山头不久,费尔马就有些惊异地问,“那是下水道吗?规模这么大的下水道?但,为什么有两条呢?”

&esp;&esp;在这一点上,史密斯也没法给出很肯定的答案了,他犹豫着说,“大概是因为雨污分流的关系,或者是因为本地的雨季雨水量很大——你们看有一条沟渠的尽头好像是堆肥厂,那么这条大概就是生活污水渠了,抽水马桶的下水道会汇聚到这里来,倒是省去了挑粪工!”

&esp;&esp;抽水马桶对此处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东西,即便有人曾经听说过这个东西——童贞女王似乎是使用过一种冲水的马桶,但起码它并没有流行起来,不像是华夏这里一样,似乎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供给,于是,人们不免又询问起来了,其中以没见识的法国人声音最大。史密斯解释了一下这东西的原理,并且眯着眼睛远眺着下方辐射出的街道雏形,“这条街上的房子,恐怕是相当贵的,因为它靠近河水上游,可以设计抽水马桶和上下水系统,只需要家家养着牲畜就行了。”

&esp;&esp;“这里也设计了两条下水道。生活污水会直接去堆肥厂,发酵为肥料,甚至是制造沼气,提供燃料——那边连着挖掘出来的两个空地,一个是堆肥厂,还有一个恐怕就是沼气厂了,再往外则是规划中的农田,很合理。堆肥厂都在城市的下风口,在农田附近。”

&esp;&esp;“你们看,那边靠近河水下游的街道,把两口井围出来了,那应该是公用的井。这些街道只有一条生活污水下水道,但在街角有一个很大的坑,那是这条街道的厕所,这里的规矩和伦敦的一样,各家必须把手提马桶倒进厕所里,不过,买地还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马桶必须在厕所里洗涮,由工人来每天运送粪便去堆肥厂。排泄物是不允许在饮用水河流中出现的。”

&esp;&esp;“规划在沼气厂附近的一定是洗衣房和澡堂,不错,沼气可以直接烧水,这样能省下一大笔燃料费……附近的居民如果愿意的话,也能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引入沼气,照明和做饭几乎都不用钱,这附近的农田价格一定是最高的。”

&esp;&esp;由于他有很丰富的买活军地区生活经验,哪怕到处是坑的工地,史密斯也能指指点点,在言语中似乎就立起了一座城市的蓝图,让这帮远乡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问起:堆肥厂对伦敦人来说倒是不陌生,满剌加和伦敦处理排泄物的思路是相近的,由区长来分别处理八个下水道区的卫生,一样是雨水和其他生活污水进入下水道,而排泄物单独处理,由工人送到郊外去作为肥料,不过,伦敦并没有堆肥场,只是简单地把粪便卖给农民,理所当然,沼气对他们来说也是完全的新东西。

&esp;&esp;至于说‘排泄物不允许在饮用水河流中出现’,这样的规矩则连法国都未必能维持,如今的法国,国势强劲,如日中天,国内的诸侯逐渐服膺于王权,还在市区大兴土木,进一步兴修扩建下水道管网——伦敦的下水道管网只能覆盖八个区,在八个区之外,大量的市民其实还是直接把排泄物和生活污水倾倒进泰晤士河里,而哪怕是下水道覆盖区,其实排泄物外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接进入泰晤士河的,而几乎所有伦敦市民都又从泰晤士河里取水喝,大家也都完全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esp;&esp;巴黎这里,无疑要更文明一些,下水道覆盖的区域更多,虽然在贫民窟,人们还是习惯了直接开窗倾倒污物,但在下水道区,污水不是直接被排入塞纳河里,至少还是会先做一点点有限的处理,不说别的,腐尸什么的,会被铁网拦下来,光是这个处理就比伦敦要强上不少了——但他们也防不住非下水道区,百姓为了省事,直接往河里倒排泄物,而且这个现象比伦敦更甚,因为巴黎没有把排泄物卖到城郊当肥料的习惯。

&esp;&esp;就连一个在建设中的小港口,都能完全遵循华夏的规矩,不让饮用水和排污水混合在一起……这些教士们虽然早已习惯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华夏的吹捧,却还是不由得把头垂下了:这种事情是不需要争辩的,只要一听就知道什么更好,谁想在别人倒马桶的河里取水喝?与其说这是随着文明进步而新产生的需求,倒不如说,之前的习以为常,是为了建立城市而做出的种种忍让。就连动物也知道去上游喝水,这种需求的实现,不是人变得娇气了,只能说是……只能说是随着管理的进步,人从城市中重新获取了应有的尊严。

&esp;&esp;这会儿,这些教士们,尤其是在大城市中长期居住过的,便显著地感受到了尊严的匮乏,不但有些抬不起头来,甚至有些还迟来地感到了肚子中的不适,他们在红发史密斯面前,一直怀有一份隐秘的优越感,但现在,才刚接近华夏疆土的边境,这份优越感便不翼而飞了,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羞愧:正因为他们已经是罕见的博学者,在更先进的文明面前,才更加自惭形秽,甚至要为自己所身处的环境的野蛮而深深羞愧了起来。

&esp;&esp;“但是,这样的规定是如何得到遵行的呢?”

&esp;&esp;当然,也有少部分莽汉,譬如德札尔格,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烈,便立刻好奇地追问起来了,“规定总是好的,但一定会有人不守规定,你也知道,民众总是——”

&esp;&esp;“无知、粗野,难以教育?”史密斯会意地接口说,他耸了耸肩,“或许这就是华夏和欧罗巴最大的不同——在欧罗巴,贵族和平民之间有太大的不同了,人们深信,平民永远是平民,他们注定是粗野而不可教化的,只能接受贵族的领导。所有的教育,都旨在提高贵族的领导力,让贵族和官吏更有能力,才能避免这些不守规矩的事件发生。”

&esp;&esp;“难道并非如此?”

&esp;&esp;大家都诧异起来了,只有清教徒们双眼发亮,他们又一次隐约地发现了清教和买活军的共同点——清教主张把和主沟通的权利,从大主教那里归还到每一个人,而买活军则——

&esp;&esp;“买活军就不这么认为。”

&esp;&esp;史密斯的语气淡淡的,他又耸了耸肩,“买活军认为,百姓遵守规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他们不知道遵守规矩的好处,那只是因为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还不够高,他们认为平民教育是一切的关键,这是我个人的观察,但是……的确,买活军从不相信平民是不可造就的,他们坚定地认为,没有人生来粗野不可改变,或者说,所有人生来都是粗野且自私的,就连贵族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